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

发布时间:2021-01-23 08:25
  “孔颜乐处”语出《论语》中《述而》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和《雍也》章“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宋初理学家周敦颐将此概括为“孔颜乐处”,认为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此“乐”不以物欲的满足为人生的价值目标和最大的快乐,而以道德理想的实现和德善的增进为目标和快乐,是孟子所说的那种“大丈夫”精神境界。“孔颜乐处”作为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作为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自周敦颐提出以来,它一直为历代学者所津津乐道。在历代学者对“孔颜乐处”所探究的问题中,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探究孔颜到底“乐”什么的问题;二是探究“孔颜乐处”所反映的精神境界问题。在“孔颜乐处”境界问题的研究中,以宋明理学家们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主要观点有:一、周敦颐的“乐”在“诚”中说;二、程颢的“乐”在“仁”中说;三、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乐”在“理”中说;四、以王守仁、陈献章为代表的“乐”在“心”中说,等等。我们认为,“孔颜乐处”作为一种理想人格,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实际上包括以“诚”为核心的真理境界、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境界和以“乐”为核心的审美境...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孔颜乐处”问题的探究
    (一) “孔颜乐处”问题的出处和内涵
        1. “孔颜乐处”问题的出处
        2. “孔颜乐处”问题的内涵
    (二) “孔颜乐处”问题的提出和发展
        1. “孔颜乐处”问题的提出
        2. “孔颜乐处”问题的“沉寂”
        3. 释道两家对“孔颜乐处”问题的影响
        4. “孔颜乐处”问题的研究状况
二、宋明理学家所理解的“孔颜乐处”境界
    (一) “乐”在“诚”中:与“天道”合一
        1. “乐”在“诚”中
        2. “诚”即“天道”
        3. “中”、“和”之“乐”
    (二) “乐”在“仁”中:物我两忘
        1. “仁者”体验之“乐”
        2. “悠闲”、“无事”之“乐”
        3. “仁人”、“得道”、“不忧”之“乐”
    (三) “乐”在“理”中:循“理”而乐
        1. 循“理”而乐
        2. “天理”境界
        3. “事理合一”之乐
    (四) “乐”在“心”中:“心”安则乐
        1. 顺“心”而“乐”
        2. “心”安而乐
        3. “良知自识”之乐
三、“孔颜乐处”所体现的精神境界
    (一) “孔颜乐处”的真理境界
        1. “诚”、“道”与真理
        2. “诚”与“孔颜乐处”
        3. “诚”与求真
    (二) “孔颜乐处”的道德境界
        1. 修己行“仁”的伦理信念
        2. 践行“仁”德的道德追求
        3. 重义行“仁”的理想人格
    (三) “孔颜乐处”的审美境界
        1. 参同天地的自由美
        2. 践“仁”获“乐”的伦理美
        3. 悠闲自得的和谐美
四、“孔颜乐处”的当代启示
    (一) 有利于个人身心和谐
        1. “孔颜乐处”关于身心和谐的思想
        2. “孔颜乐处”对于身心和谐的启示
    (二) 有利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1. “孔颜乐处”关于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
        2. “孔颜乐处”对于人与社会和谐的启示
    (三)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孔颜乐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2. “孔颜乐处”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启示
结束语
注释
参考书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寻孔颜乐处”与宋词中的“和乐”境界[J]. 王晓骊.  中国韵文学刊. 2006(04)
[2]“孔颜之乐”与道德修养境界[J]. 张刚.  齐鲁学刊. 2006(05)
[3]现代人精神家园的追寻与守护——读李煌明博士《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J]. 邱立汉.  龙岩学院学报. 2006(04)
[4]评《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J]. 赵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5]儒家幸福论——读李煌明著《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有感[J]. 张刚.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6]宋明理学“孔颜之乐”理论的发展线索[J]. 李煌明,李红专.  哲学动态. 2006(04)
[7]论儒家至乐与释老至乐的同异[J]. 罗昆,李煌明.  思想战线. 2005(06)
[8]“诚”与“真”——论儒家之“诚”对当代真理论研究的启示[J]. 卢风.  伦理学研究. 2005(05)
[9]儒学心性概念的本体化——周濂溪对于宋明理学的开创之功[J].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0]“孔颜之乐”——宋明理学中的理想境界[J]. 李煌明.  中州学刊. 2003(06)



本文编号:2994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94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a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