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康德“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以科斯嘉德式的诠释为切入点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1-25 20:58
  康德"人是目的"的命题对现代社会影响重大,它要求我们把自己与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当作目的来使用。然而,围绕"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两个关键术语,国内学界的主流诠释与流行于英语学界的科斯嘉德式的诠释存在较大分歧。科斯嘉德式的诠释主张"人格中的人性"是指一般的设定目的的能力,并且主张它是其他一切事物的价值来源,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但这显然是对康德的曲解,因为在康德看来,两种目的的价值在性质上与来源上都截然不同。设定目的的能力惟有独立于偏好、仅仅以自身为规定根据时才是目的自身。人生而是自我立法的自由存在者,从而必须被当作目的自身来对待,这才是"人是目的"的核心内涵。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科斯嘉德式的诠释
三、理查德·迪安的批评及其问题
四、“人格中的人性”如何是目的自身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康德之人格性概念的形而上维度[J]. 江璐.  哲学分析. 2019(01)
[2]克里斯汀·科斯戈尔德论规范的能动性与自我构成[J]. 张容南.  道德与文明. 2019(01)
[3]论康德“人是目的”的观念——对科尔斯戈德价值论回溯论证的反驳[J]. 刘静.  社会科学战线. 2019(01)
[4]康德论人性中普遍的趋恶倾向[J]. 胡学源.  道德与文明. 2018(05)
[5]什么是道德的最好理由——从康德的观点看[J]. 朱会晖.  哲学动态. 2018(04)
[6]罗尔斯原初状态的康德式诠释[J]. 李科政.  道德与文明. 2018(01)
[7]“人是目的”的限度——生命伦理学视域的考察[J]. 王福玲.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06)
[8]论英美学者如何曲解了康德的目的公式[J]. 李科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11)
[9]论德性伦理学的规范性诉求——从科尔斯戈德规范性概念出发[J]. 韩燕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规范的正当性如何可能——科尔斯戈德对康德伦理学的阐发路径[J]. 王时中.  道德与文明. 2014(04)



本文编号:2999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99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4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