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性科学:科学技术观的新转向
发布时间:2021-01-25 18:05
“技性科学”这个新词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学研究的新特色,越来越引起世界STS学者的注意。它是科学观的一次转向,形成了技性科学观。技性科学的几位代表人物对这个概念有着基本相同但又略有不同侧重的使用方式,既有注重实验科学层面的,注重实践与文化层面的,也有注重现象学层面的。从他们对技性科学的理解中,我们可以找到技性科学的主要理论内涵,那就是: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和发现都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技术与社会也密不可分,技术以社会技术系统的面貌呈现出来;科学-技术-社会已经形成为一个密切相关的巨系统。技性科学观给科学技术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注科学技术创新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科学技术体系命运的社会因素,充分认识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在科学技术形塑过程中的作用。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科学技术观的转向
2.1 科学技术观转向的哲学预示
2.2 科学哲学中的两次转向
2.2.1 后实证主义转向
2.2.2 新经验主义转向
2.3 STS研究中的两次转向
2.3.1 社会建构论转向
2.3.2 技术化科学实践论转向
3 技性科学研究的三种路径
3.1 最早的提出者巴什拉
3.2 实验科学的路径
3.3 实践与文化的路径
3.3.1 拉图尔
3.3.2 皮克林
3.3.3 哈拉维
3.4 整体现象学的路径
3.4.1 塞蒂娜
3.4.2 伊德
4 技性科学理论的核心内涵
4.1 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
4.1.1 传统的科学与技术二分法
4.1.2 科学与技术是一个交集
4.2 技术与社会密不可分
4.2.1 社会以技术为媒介组织
4.2.2 技术以社会为媒介组织
4.3 科学—技术—社会形成了复杂巨系统
4.3.1 科学的实践考察
4.3.2 科学的文化考察
5 技性科学的一种应用:科技政策分析
5.1 科技政策的制定
5.2 科技政策制定的专家咨询
5.3 科技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SK的描述与规范悖论——并基于此兼论后SSK与SSK的决裂[J]. 刘鹏.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10)
[2]实证主义与社会科学[J]. 米俊绒,殷杰.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03)
[3]科技政策咨询的产生、本质和作用[J]. 尚智丛,张真芳.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03)
[4]加斯东·巴什拉的科学认识论述评[J]. 郭明哲.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01)
[5]SSK,知识还是实践?——从《利维坦与空气泵》谈起[J]. 王哲,刘兵. 北方论丛. 2008(01)
[6]对技术化科学的哲学思考[J]. 段伟文. 哲学研究. 2007(03)
[7]巴黎学派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哲学意蕴评析[J]. 郭俊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02)
[8]社会建构论对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J]. 朱春艳,陈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08)
[9]实践理性与科学合理性——哈金科学合理性思想研究[J]. 刘应武,郝苑.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08)
[10]伊德技术哲学:“人—技术—世界”的相关性研究[J]. 舒红跃.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博士论文
[1]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 毛宝铭.吉林大学 2006
[2]现象学的技术哲学[D]. 曹继东.东北大学 2005
[3]科技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王卉珏.武汉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卡林·诺尔—塞蒂娜的科学文化思想研究[D]. 杨艳.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99649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科学技术观的转向
2.1 科学技术观转向的哲学预示
2.2 科学哲学中的两次转向
2.2.1 后实证主义转向
2.2.2 新经验主义转向
2.3 STS研究中的两次转向
2.3.1 社会建构论转向
2.3.2 技术化科学实践论转向
3 技性科学研究的三种路径
3.1 最早的提出者巴什拉
3.2 实验科学的路径
3.3 实践与文化的路径
3.3.1 拉图尔
3.3.2 皮克林
3.3.3 哈拉维
3.4 整体现象学的路径
3.4.1 塞蒂娜
3.4.2 伊德
4 技性科学理论的核心内涵
4.1 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
4.1.1 传统的科学与技术二分法
4.1.2 科学与技术是一个交集
4.2 技术与社会密不可分
4.2.1 社会以技术为媒介组织
4.2.2 技术以社会为媒介组织
4.3 科学—技术—社会形成了复杂巨系统
4.3.1 科学的实践考察
4.3.2 科学的文化考察
5 技性科学的一种应用:科技政策分析
5.1 科技政策的制定
5.2 科技政策制定的专家咨询
5.3 科技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SK的描述与规范悖论——并基于此兼论后SSK与SSK的决裂[J]. 刘鹏.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10)
[2]实证主义与社会科学[J]. 米俊绒,殷杰.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03)
[3]科技政策咨询的产生、本质和作用[J]. 尚智丛,张真芳.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03)
[4]加斯东·巴什拉的科学认识论述评[J]. 郭明哲.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01)
[5]SSK,知识还是实践?——从《利维坦与空气泵》谈起[J]. 王哲,刘兵. 北方论丛. 2008(01)
[6]对技术化科学的哲学思考[J]. 段伟文. 哲学研究. 2007(03)
[7]巴黎学派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哲学意蕴评析[J]. 郭俊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02)
[8]社会建构论对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J]. 朱春艳,陈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08)
[9]实践理性与科学合理性——哈金科学合理性思想研究[J]. 刘应武,郝苑.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08)
[10]伊德技术哲学:“人—技术—世界”的相关性研究[J]. 舒红跃.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博士论文
[1]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 毛宝铭.吉林大学 2006
[2]现象学的技术哲学[D]. 曹继东.东北大学 2005
[3]科技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王卉珏.武汉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卡林·诺尔—塞蒂娜的科学文化思想研究[D]. 杨艳.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99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99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