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向体验到相即性的理想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11:04
意向性概念源于布伦塔诺对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分。胡塞尔借用这个概念来标识意识的本己特征,即意识总是指向或关于某物。一方面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之争使逻辑学陷入困境,另一方面认识的可能性岌岌可危,这二者共同促使胡塞尔发展出比布伦塔诺更细密的意向性理论——意识现象学。本文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讨论仅限于《逻辑研究》,主要体现在《第五逻辑研究》和《第六逻辑研究》中。首先,胡塞尔区分了意识的三层含义,分别是体验之总和、内感知、意向体验,从中引出所要讨论的第三层含义。由于意识行为具有严格的奠基次序,因此在正式展开认识论问题之前有必要讨论奠基性表象的四层含义,在此表象分别作为行为质料、“单纯表象”、称谓行为、客体化行为。然后,胡塞尔进入含义意向与充实意向的综合中,若综合达成一致则形成认同,反之则形成区分。这种对认识论问题的处理既沿袭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真理在于知性与现实相符合,又以大量的纯粹心理描述的方式细化了认识论问题,将认识视为符号行为与直观行为的动态综合统一。最后,从对含义意向的充实中,胡塞尔进一步对认识的诸阶段进行分析,提出充实的终极目的——相即性的理想。这一理想就是对真理的最终实现,需要由...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 意向性概念的渊源及其提出的契机
1.1 意向性概念源于布伦塔诺对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的划分
1.1.1 布伦塔诺对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的划分
1.1.2 胡塞尔对布伦塔诺的划分的批判
1.2 意向性概念提出的契机:逻辑学的困境
1.2.1 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之争
1.2.2 争论的症结所在
1.2.3 解决问题的出路:意向性概念的提出
2 意向体验及其奠基性表象
2.1 意识的三层含义
2.1.1 体验之总和
2.1.2 内感知
2.1.3 意向体验
2.2 两个现象学的意向分析
2.2.1 以感知为范例
2.2.2 以感受为范例
2.3 行为的奠基性表象
2.3.1 行为之间的奠基关系
2.3.2 表象作为行为质料
2.3.3 表象作为“单纯表象”
2.3.4 表象作为称谓行为
2.3.5 表象作为客体化行为
2.4 感受还是认识:行为之间的另一种奠基关系
3 客体化的意向与充实
3.1 含义意向与含义充实
3.1.1 一个行为的表达之说法的三种含义
3.1.2 从静态的意向分析到动态的意向分析
3.1.3 含义意向之充实中的认同与区分
3.2 通过充实综合的区分而形成的客体化意向的本质变种
3.2.1 客体化的认同综合作为非客体化的认同综合的起源
3.2.2 符号、图像与自身展示
3.2.3 含义作用之外的符号意向
4 客体化意向的充实综合阶段
4.1 认识阶段的现象学
4.1.1 充实:质料与充盈之间的相合
4.1.2 间接表象与表象的表象及其充实的直观化
4.1.3 认识的两种内涵:直观内涵与符号内涵
4.1.4 充实的上升序列
4.2 相即性的理想
4.2.1 相即性的理想
4.2.2 相即性的理想与明见性
5 结语:作为意向性视域的“无”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什么是现象学[J]. 张祥龙.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5)
[2]现象学与心理学的绞缠——关于胡塞尔与布伦塔诺的思想关系的回顾与再审[J]. 倪梁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逆意向性与现象学[J]. 郝长墀.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5)
[4]胡塞尔的意向性伦理学——以“意向”和“充实”为线索[J]. 郑辟瑞. 现代哲学. 2008(03)
[5]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J]. 尚杰.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6]意向性概念的理论根据质疑[J]. 维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10)
[7]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J]. 倪梁康. 学术月刊. 2006(06)
[8]表象、客体化行为与意向性——早期胡塞尔对意向性基本结构的探索[J]. 厉才茂. 哲学研究. 2000(03)
[9]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J]. 张庆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5)
博士论文
[1]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研究[D]. 陈攀文.吉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研究[D]. 李学武.西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01000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 意向性概念的渊源及其提出的契机
1.1 意向性概念源于布伦塔诺对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的划分
1.1.1 布伦塔诺对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的划分
1.1.2 胡塞尔对布伦塔诺的划分的批判
1.2 意向性概念提出的契机:逻辑学的困境
1.2.1 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之争
1.2.2 争论的症结所在
1.2.3 解决问题的出路:意向性概念的提出
2 意向体验及其奠基性表象
2.1 意识的三层含义
2.1.1 体验之总和
2.1.2 内感知
2.1.3 意向体验
2.2 两个现象学的意向分析
2.2.1 以感知为范例
2.2.2 以感受为范例
2.3 行为的奠基性表象
2.3.1 行为之间的奠基关系
2.3.2 表象作为行为质料
2.3.3 表象作为“单纯表象”
2.3.4 表象作为称谓行为
2.3.5 表象作为客体化行为
2.4 感受还是认识:行为之间的另一种奠基关系
3 客体化的意向与充实
3.1 含义意向与含义充实
3.1.1 一个行为的表达之说法的三种含义
3.1.2 从静态的意向分析到动态的意向分析
3.1.3 含义意向之充实中的认同与区分
3.2 通过充实综合的区分而形成的客体化意向的本质变种
3.2.1 客体化的认同综合作为非客体化的认同综合的起源
3.2.2 符号、图像与自身展示
3.2.3 含义作用之外的符号意向
4 客体化意向的充实综合阶段
4.1 认识阶段的现象学
4.1.1 充实:质料与充盈之间的相合
4.1.2 间接表象与表象的表象及其充实的直观化
4.1.3 认识的两种内涵:直观内涵与符号内涵
4.1.4 充实的上升序列
4.2 相即性的理想
4.2.1 相即性的理想
4.2.2 相即性的理想与明见性
5 结语:作为意向性视域的“无”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什么是现象学[J]. 张祥龙.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5)
[2]现象学与心理学的绞缠——关于胡塞尔与布伦塔诺的思想关系的回顾与再审[J]. 倪梁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逆意向性与现象学[J]. 郝长墀.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5)
[4]胡塞尔的意向性伦理学——以“意向”和“充实”为线索[J]. 郑辟瑞. 现代哲学. 2008(03)
[5]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J]. 尚杰.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6]意向性概念的理论根据质疑[J]. 维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10)
[7]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J]. 倪梁康. 学术月刊. 2006(06)
[8]表象、客体化行为与意向性——早期胡塞尔对意向性基本结构的探索[J]. 厉才茂. 哲学研究. 2000(03)
[9]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J]. 张庆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5)
博士论文
[1]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研究[D]. 陈攀文.吉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研究[D]. 李学武.西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01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0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