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语》“知”的“功夫论”解读

发布时间:2021-02-08 13:43
  《论语》中的"知"涵摄了"仁""学""思""省"等重要范畴,它们可融贯于一套整体的儒学"功夫论"系统中。在此解读视域下,"知"就是教导学者在本体"仁"的引导下,通过积极不懈地践行"学"的工夫,以实现自我的真实生命,并最终在艺术人生能力的获取中展现出"不惑"乃至"天人合一"的"智"之境界。从"功夫论"的解读视角出发,"知"作为一个概念系统,其思想理论的特点与价值能够得到准确而充分的发掘,同时,这种诠释的方法也是将"功夫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取向,在中国哲学内部的理论尝试。 

【文章来源】: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42(02)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知”的本体——“仁”
二、“知”的工夫——“学”
    (一)“学”作为工夫意味着主体真实生命的实现与完成
    (二)“学”作为工夫意味着主体在现实中的不懈努力
    (三)“学”作为工夫意味着主体身体倾向性的获取,并最终指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三、“知”的境界——“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什么是对儒家学说进行功夫的诠释?[J]. 倪培民.  哲学分析. 2013(02)
[2]儒家之学重在工夫[J]. 宁新昌,龚建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3]将“功夫”引入哲学[J]. 倪培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4]从“道德”到“自得”——中国哲学本体论主体性维度的存在、展开与完成[J]. 苟小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5]“知而获智”观:一种经典的中式智慧观[J]. 汪凤炎,郑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6]孔子的知识论[J]. 冷天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7]孔子“知”论及其现代价值[J]. 孙熙国,孟洁.  文史哲. 2003(01)
[8]孔子的“生而知之”辩议[J]. 马贤伟.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2(03)
[9]道德认识:中国传统哲学中“知”的典型形式[J]. 廖小平.  社会科学战线. 1995(01)



本文编号:3024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24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a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