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敬理学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21-02-10 11:28
清初理学的发展显得日渐式微,正是这一理学现状决定了身处其时的王心敬(字尔缉,号丰川),以复兴理学为己任。在他看来理学之所以衰落有内外二因:内因即理学内部程朱、陆王的学术争讼;外因主要表现为当时处于显学地位的实学对理学的猛烈抨击。对于程朱、陆王的学术之争,丰川认为主要在于二家学说的工夫论上存在分歧,即程、朱理学重工夫而轻本体,故工夫较笃实;陆、王心学重本体而轻工夫,故工夫较简易。所以,在理论上要消解争论,就必须本体与工夫并重。外因则主要是当时实学对理学的批判,实学家大都主张经世致用,而认为理学空谈心性,无济于世,遂予以激烈批判。丰川认为这是实学家对理学的不了解或误解。在丰川看来,理学是成己、成物兼该,天德、王道一贯;而实学只讲实用不注重道德修养才是错误的。正是基于对理学衰落这一原因的认识,丰川开始以工夫论上消解理学内部门户之争为切入点,站在心学立场上汲取经世致用思想,来构建自己的理学体系,希望以自己构建的理学思想能从理论上复兴理学。丰川理学体系构建的鲜明标志,就是其“全体大用,真体实工”的理学宗旨的提出。这一宗旨是对其理学内容,“本体”论、“工夫”论和“经济”论三大领域的高度概括。“本体...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王心敬其人的浅析
1.1 王心敬生平简介
1.2 王心敬“三征不起”原因的试析
第2章 “圣学衰”的学术原因
2.1 理学衰落的现状及原因
2.1.1 内优—程、朱陆王门户之争
2.1.2 外患—实学、朴学激烈之辟
2.2 程朱、陆王争论的原因
2.2.1 诠释之误
2.2.2 工夫之偏
第3章 “救偏失”的理学建构
3.1 “全体大用,真体实工”理学宗旨的提出
3.1.1 《四书》、《五经》汇归《大学》明、新、止至善
3.1.2 《大学》明、新、止至善转为“全体大用,真体实工”
3.2 “全体大用,真体实工”理学宗旨的本质
第4章 “本体”论:圣人何以可能
4.1 “心”论
4.1.1 心体
4.1.2 心量
4.2 “性”论
4.2.1 性体
4.2.2 性量
4.3 “理”论
第5章 “工夫”论:圣人何以实现
5.1 “主敬”的工夫论
5.2 两种进路的工夫
5.2.1 即工夫即本体
5.2.2 即本体即工夫
5.3 “浑然太极”的境界论
第6章 “经济”论:圣人何以经世
6.1 “经济”思想的理论本质
6.2 “经济”思想的主要表现
6.2.1 “立人”—治世思想
6.2.2 “成物”—知识观念
6.3 “经济”思想的思想根源
第7章 方法论:“理一分殊”
7.1 “理一分殊”的方法论原则
7.1.1 “一而二,二而一”的方法论
7.1.2 “理一分殊”的方法论
7.2 “理一分殊”方法的具体运用
7.2.1 初级层面
7.2.2 中级层面
7.2.3 高级层面
7.3 “理一分殊”方法论的本质分析
第8章 王心敬理学思想本质浅析
8.1 王心敬理学思想心学本质的分析
8.2 王心敬理学思想理论渊源的探析
8.2.1 二曲学说的师承
8.2.2 学术现状的影响
第9章 王心敬理学思想试评
9.1 王心敬理学思想的成就
9.2 王心敬理学思想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王心敬著作考释
附录二: 王心敬历年纪略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关学的精神特质[J]. 刘永青. 理论月刊. 2008(12)
[2]试论清代中期易学诸流派的特色[J]. 汪学群. 中国哲学史. 2008(04)
[3]元明清时期西北水利的理论与实践[J]. 王培华. 学习与探索. 2002(02)
[4]区田法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J]. 刘驰. 中国农史. 1984(02)
硕士论文
[1]王心敬哲学思想研究[D]. 贺红霞.陕西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27284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王心敬其人的浅析
1.1 王心敬生平简介
1.2 王心敬“三征不起”原因的试析
第2章 “圣学衰”的学术原因
2.1 理学衰落的现状及原因
2.1.1 内优—程、朱陆王门户之争
2.1.2 外患—实学、朴学激烈之辟
2.2 程朱、陆王争论的原因
2.2.1 诠释之误
2.2.2 工夫之偏
第3章 “救偏失”的理学建构
3.1 “全体大用,真体实工”理学宗旨的提出
3.1.1 《四书》、《五经》汇归《大学》明、新、止至善
3.1.2 《大学》明、新、止至善转为“全体大用,真体实工”
3.2 “全体大用,真体实工”理学宗旨的本质
第4章 “本体”论:圣人何以可能
4.1 “心”论
4.1.1 心体
4.1.2 心量
4.2 “性”论
4.2.1 性体
4.2.2 性量
4.3 “理”论
第5章 “工夫”论:圣人何以实现
5.1 “主敬”的工夫论
5.2 两种进路的工夫
5.2.1 即工夫即本体
5.2.2 即本体即工夫
5.3 “浑然太极”的境界论
第6章 “经济”论:圣人何以经世
6.1 “经济”思想的理论本质
6.2 “经济”思想的主要表现
6.2.1 “立人”—治世思想
6.2.2 “成物”—知识观念
6.3 “经济”思想的思想根源
第7章 方法论:“理一分殊”
7.1 “理一分殊”的方法论原则
7.1.1 “一而二,二而一”的方法论
7.1.2 “理一分殊”的方法论
7.2 “理一分殊”方法的具体运用
7.2.1 初级层面
7.2.2 中级层面
7.2.3 高级层面
7.3 “理一分殊”方法论的本质分析
第8章 王心敬理学思想本质浅析
8.1 王心敬理学思想心学本质的分析
8.2 王心敬理学思想理论渊源的探析
8.2.1 二曲学说的师承
8.2.2 学术现状的影响
第9章 王心敬理学思想试评
9.1 王心敬理学思想的成就
9.2 王心敬理学思想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王心敬著作考释
附录二: 王心敬历年纪略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关学的精神特质[J]. 刘永青. 理论月刊. 2008(12)
[2]试论清代中期易学诸流派的特色[J]. 汪学群. 中国哲学史. 2008(04)
[3]元明清时期西北水利的理论与实践[J]. 王培华. 学习与探索. 2002(02)
[4]区田法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J]. 刘驰. 中国农史. 1984(02)
硕士论文
[1]王心敬哲学思想研究[D]. 贺红霞.陕西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27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2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