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4 20:48
本文从当代哲学“有限性”视阈来考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旨趣,阐释了马克思哲学“有限性”思想的实质及其当代意义,指出了它与传统哲学“有限性”规定的本质区别。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根基(存在论)破解入手,在当代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下阐释当代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根基,它不像传统形而上学那样把自身奠基在绝对的“无限性”之上,而是把自身的旨趣奠基现实生活世界之中。现实生活由于是流变的、暂时的,因此它也是“有限性”的,在此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既奠基现实生活的“有限性"之上,但它又不局限于“有限性”之中,而是在现实的“有限性”之中提升一个相对的“无限性”理念,并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有限性”,就此而论,马克思哲学不是一种静止的单纯的非批判性的实证科学,它在现实生活基础上,依据现实历史过程所具有的对“未来”的展望和追求,这一展望和追求表征了马克思哲学在当代哲学“有限性”视阈中走出了现当代“虚无主义”的困境。在整个西方哲学演进史上,传统形而上学从不同视阈寻找着自身的存在根基,从其开端来说,形而上学思想最初萌芽于巴门尼德对“存在”(Being)概念的抽象概括,这标志着形而上学的研究领域及其存在根基的产生,“存在”作为一种无限...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实体性"形而上学"无限性"的困境
1.2 现当代哲学对形而上学"无限性"破解的限度
1.3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独特破解方式的可能性
第2章 传统形而上学"无限性"追求与"有限性"虚无
2.1 "本体"无限性诉求:"本体论"形而上学的根基
2.1.1 "本体"无限性的崇高与现实"有限性"的低俗
2.1.2 超感性世界的"至上"与感性世界的"旁落"
2.2 "自我"无限性追求:"知识论"形而上学的根基
2.2.1 "自我"的无限性对现实生活"有限性"的统摄
2.2.2 "自我"先验世界对现象世界的分解与构造
2.3 黑格尔哲学对"绝对精神"无限性的崇拜
2.3.1 "绝对精神"无限性仍然是"知识论"形而上学的根基
2.3.2 "绝对精神"无限性的显现和实现
第3章 "有限性"的出场与其当代的弘扬
3.1 人的"有限性"的出场:康德形而上学奠基的历史性转向
3.1.1 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和建构
3.1.2 康德为形而上学奠基的困境
3.2 人的"有限性"的弘扬: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奠基的推进
3.2.1 海德格尔对近代形而上学根基的解构
3.2.2 海德格尔"此在"形而上学的建构
3.3 形而上学的终结与"有限性"视阈的当代凸显
3.3.1 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当代虚无主义的兴盛
3.3.2 "有限性"视阈的当代凸显
第4章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思想的当代阐释
4.1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思想的当代解读
4.1.1 现实历史的"有限性"
4.1.2 现实社会的"有限性"
4.1.3 现实人的"有限性"
4.2 "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
4.2.1 对传统形而上学"无限性"根基的批判
4.2.2 对现当代形而上学"有限性"根基的现实性展开
4.2.3 马克思哲学批判的"有限性"视阈
第5章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思想的现实与价值旨趣
5.1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与其"现实性"内在逻辑关联
5.1.1 "现实性":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哲学批判和超越的基点
5.1.2 "现实性":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变革的基础
5.1.3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与其"现实性"之内在关联
5.2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与其"辩证法"之内在逻辑关联
5.2.1 两种不同性质的辩证法
5.2.2 马克思哲学辩证法使"生活世界"不断现实化而非虚无化
5.2.3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与其"辩证法"之逻辑关系
5.3 "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形而上"意蕴
5.3.1 马克思哲学"形而上"意蕴的现实性根基
5.3.2 "现实性"根基上的"形而上"的价值指向
5.3.3 "感性活动"的"有限性"内蕴着"无限性"追求
第6章 "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的当代价值
6.1 "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形而上"意蕴的当代意义
6.1.1 表征了现当代马克思哲学正走向生活世界
6.1.2 开启了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新视阈
6.1.3 开启了当代(后)形而上学建构的新视阈
6.2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思想研究对当前"哲学界"的意义
6.2.1 有利于对马克思哲学教科书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6.2.2 有利于深入推进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
结束语:一个有待深入"思"的领域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观”的后形而上学视野——对辩证法“发展”观点的重新审视[J]. 贺来. 学术月刊. 2010(01)
[2]论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深层关系——“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形而上维度的拯救”[J]. 贺来. 哲学研究. 2009(10)
[3]个人责任、社会正义与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J]. 贺来. 哲学动态. 2009(08)
[4]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J]. 王国坛,王东红. 哲学研究. 2009(05)
[5]从“时间”问题发展的内在逻辑透视哲学的精神旨归[J]. 陆杰荣,张伟. 学术研究. 2009(01)
[6]黑格尔的有限性和直接性思想[J]. 焦文峰. 江海学刊. 2009(01)
[7]传统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哲学的主题视域[J]. 王多吉. 理论导刊. 2009(01)
[8]哲学境界:诠释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新视角[J]. 陆杰荣,张伟. 教学与研究. 2008(11)
[9]理论哲学的范式与马克思哲学关于“实践”的有限规定[J]. 陆杰荣. 学习与探索. 2008(06)
[10]“实践观点之后”与实践客观性问题[J]. 王国坛. 学习与探索. 2008(06)
本文编号:3049924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实体性"形而上学"无限性"的困境
1.2 现当代哲学对形而上学"无限性"破解的限度
1.3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独特破解方式的可能性
第2章 传统形而上学"无限性"追求与"有限性"虚无
2.1 "本体"无限性诉求:"本体论"形而上学的根基
2.1.1 "本体"无限性的崇高与现实"有限性"的低俗
2.1.2 超感性世界的"至上"与感性世界的"旁落"
2.2 "自我"无限性追求:"知识论"形而上学的根基
2.2.1 "自我"的无限性对现实生活"有限性"的统摄
2.2.2 "自我"先验世界对现象世界的分解与构造
2.3 黑格尔哲学对"绝对精神"无限性的崇拜
2.3.1 "绝对精神"无限性仍然是"知识论"形而上学的根基
2.3.2 "绝对精神"无限性的显现和实现
第3章 "有限性"的出场与其当代的弘扬
3.1 人的"有限性"的出场:康德形而上学奠基的历史性转向
3.1.1 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和建构
3.1.2 康德为形而上学奠基的困境
3.2 人的"有限性"的弘扬: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奠基的推进
3.2.1 海德格尔对近代形而上学根基的解构
3.2.2 海德格尔"此在"形而上学的建构
3.3 形而上学的终结与"有限性"视阈的当代凸显
3.3.1 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当代虚无主义的兴盛
3.3.2 "有限性"视阈的当代凸显
第4章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思想的当代阐释
4.1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思想的当代解读
4.1.1 现实历史的"有限性"
4.1.2 现实社会的"有限性"
4.1.3 现实人的"有限性"
4.2 "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
4.2.1 对传统形而上学"无限性"根基的批判
4.2.2 对现当代形而上学"有限性"根基的现实性展开
4.2.3 马克思哲学批判的"有限性"视阈
第5章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思想的现实与价值旨趣
5.1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与其"现实性"内在逻辑关联
5.1.1 "现实性":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哲学批判和超越的基点
5.1.2 "现实性":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变革的基础
5.1.3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与其"现实性"之内在关联
5.2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与其"辩证法"之内在逻辑关联
5.2.1 两种不同性质的辩证法
5.2.2 马克思哲学辩证法使"生活世界"不断现实化而非虚无化
5.2.3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与其"辩证法"之逻辑关系
5.3 "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形而上"意蕴
5.3.1 马克思哲学"形而上"意蕴的现实性根基
5.3.2 "现实性"根基上的"形而上"的价值指向
5.3.3 "感性活动"的"有限性"内蕴着"无限性"追求
第6章 "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的当代价值
6.1 "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形而上"意蕴的当代意义
6.1.1 表征了现当代马克思哲学正走向生活世界
6.1.2 开启了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新视阈
6.1.3 开启了当代(后)形而上学建构的新视阈
6.2 马克思哲学"有限性"思想研究对当前"哲学界"的意义
6.2.1 有利于对马克思哲学教科书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6.2.2 有利于深入推进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
结束语:一个有待深入"思"的领域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观”的后形而上学视野——对辩证法“发展”观点的重新审视[J]. 贺来. 学术月刊. 2010(01)
[2]论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深层关系——“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形而上维度的拯救”[J]. 贺来. 哲学研究. 2009(10)
[3]个人责任、社会正义与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J]. 贺来. 哲学动态. 2009(08)
[4]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J]. 王国坛,王东红. 哲学研究. 2009(05)
[5]从“时间”问题发展的内在逻辑透视哲学的精神旨归[J]. 陆杰荣,张伟. 学术研究. 2009(01)
[6]黑格尔的有限性和直接性思想[J]. 焦文峰. 江海学刊. 2009(01)
[7]传统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哲学的主题视域[J]. 王多吉. 理论导刊. 2009(01)
[8]哲学境界:诠释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新视角[J]. 陆杰荣,张伟. 教学与研究. 2008(11)
[9]理论哲学的范式与马克思哲学关于“实践”的有限规定[J]. 陆杰荣. 学习与探索. 2008(06)
[10]“实践观点之后”与实践客观性问题[J]. 王国坛. 学习与探索. 2008(06)
本文编号:3049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49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