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平与“经学改良”
发布时间:2021-03-24 09:16
本文围绕廖平在1912年以前的“经学改良”的现实意图而展开。本文作者坚持“写作即行动”(Writing is doing)的原则,且将他在此时段中的论述划分为两大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当中,廖平接触到当时流行的“汉学”。而从光绪六年(1880)开始,他便对繁琐的经学考据失去了兴趣,而好言经学的大义。而他寻求经学里面存在的系统,正是要现实“通经致用”的抱负。因为,只有在经书当中找到了一套政治制度的大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对当下体制的大变革。后来他竟然以《王制》为群经总传,便是认为这套由孔子创设的制度远比《周礼》优越。而《周礼》正是当下制度设立的主要参照。在第二个阶段当中,廖平便感受到了因其经说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而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政治运动更让他认识到,他必须调整对于经学的论说。因此,他开始将自己的经学论述比喻为“兵战”——向西方传来的宗教及其经学的攻战。因此,他一方面重新整合经书谱系,另一方面对于经书所提供的旧知予以新的诠释。通过这样的方式,他愈加相信,经书永远该居于共同知识库的核心,而且永远不能成为史书,却能源源不断地为提供恰当的知识与启示。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与方法
二、对相关学术研究史的一点思考
第一章 :经学与共同知识库
一、以经书为核心的“共同知识库”
二、神圣的“经书谱系”
(一) 经书谱系的排他性
(二) 经书谱系的完整性
三、还原汉代之经学谱系
第二章 :经学体系的发明
一、“秕糠郑玄”
二、“国朝汉学”与尊经书院
三、“全体”的观念
四、《今古学考》——“创为古今二派”
第三章 :经学与制度
一、通经致用与制度
二、“知圣”与“开士智”
三、《王制》的优越性
四、经说的个人化倾向
第四章 :经学的“兵战”
一、两类经学的碰撞
二、“袄教折中”
三、六经一统
四、翻译旧知——扩充的天下·历史的寓言
五、两次罢免
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百年廖平学术思想研究述评[J]. 崔海亮.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2]反思经学与哲学的关系(下)[J]. 李存山. 哲学研究. 2011(02)
[3]反思经学与哲学的关系(上)[J]. 李存山. 哲学研究. 2011(01)
[4]“今”“古”之争:四川国学院时期的廖平与刘师培[J]. 张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5]清代《王制》研究及其成篇年代考[J]. 王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01)
[6]清末经学的解体和儒学形态的现代转换[J]. 景海峰. 孔子研究. 2000(03)
[7]廖平与晚清今文经学[J]. 陈其泰. 清史研究. 1996(01)
[8]廖平平分今古的二个重要论点[J]. 黄开国. 甘肃社会科学. 1993(04)
[9]廖平经学第四变及其评价[J]. 黄开国. 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2)
[10]廖平经学六变的发展逻辑[J]. 黄开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2)
本文编号:3097469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与方法
二、对相关学术研究史的一点思考
第一章 :经学与共同知识库
一、以经书为核心的“共同知识库”
二、神圣的“经书谱系”
(一) 经书谱系的排他性
(二) 经书谱系的完整性
三、还原汉代之经学谱系
第二章 :经学体系的发明
一、“秕糠郑玄”
二、“国朝汉学”与尊经书院
三、“全体”的观念
四、《今古学考》——“创为古今二派”
第三章 :经学与制度
一、通经致用与制度
二、“知圣”与“开士智”
三、《王制》的优越性
四、经说的个人化倾向
第四章 :经学的“兵战”
一、两类经学的碰撞
二、“袄教折中”
三、六经一统
四、翻译旧知——扩充的天下·历史的寓言
五、两次罢免
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百年廖平学术思想研究述评[J]. 崔海亮.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2]反思经学与哲学的关系(下)[J]. 李存山. 哲学研究. 2011(02)
[3]反思经学与哲学的关系(上)[J]. 李存山. 哲学研究. 2011(01)
[4]“今”“古”之争:四川国学院时期的廖平与刘师培[J]. 张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5]清代《王制》研究及其成篇年代考[J]. 王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01)
[6]清末经学的解体和儒学形态的现代转换[J]. 景海峰. 孔子研究. 2000(03)
[7]廖平与晚清今文经学[J]. 陈其泰. 清史研究. 1996(01)
[8]廖平平分今古的二个重要论点[J]. 黄开国. 甘肃社会科学. 1993(04)
[9]廖平经学第四变及其评价[J]. 黄开国. 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2)
[10]廖平经学六变的发展逻辑[J]. 黄开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2)
本文编号:3097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9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