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中所见政治思想新论
发布时间:2021-03-29 15:33
《管子》有经邦治国的百科全书之称,相传为齐相管仲所著,经西汉刘向编定成型,全书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在《管子》研究上,学界公认有三难:文中古字较多,流传中增字、漏字、窜入错乱严重;是何人何时所著;思想内容庞杂,而且许多地方存在一定冲突。《管子》内容丰富,政治、哲学、经济、礼法、军事、外交、科技、教化等均有涉及。目前《管子》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分类研究,一种是整体性研究。本文在综合前人分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整体性的角度来解读《管子》,突出它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至善”政治思想。本文前两章,主要对管仲生平和《管子》成书作一概述,重点介绍二者的地域文化背景:齐文化。在《管子》著者和成书时间上,遵循前人非一时一人之作的定论。在思想归属上,通过对历史上的道家说、法家说、杂家说等争议的辨析,结合当前《管子》研究中的“管仲学派”的提法,认为《管子》是一部以治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巨著。“至善”政治是《管子》的思想主旨。“求善”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追求,《管子》在这方面更具代表性。《管子》明确提出了“至善”之国的一些具体标准,并从治国实践出发,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善政”思路。天道和人情是《...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管仲和齐文化
1.1 管仲其人
1.1.1 管仲生平
1.1.2 管仲出生地望考
1.1.3 管仲家世
1.1.4 先秦诸子对管仲的评价
1.2 齐文化概述
1.2.1 齐文化的渊源——东夷文化
1.2.2 开放的姜齐文化
1.2.3 淮夷文化
第二章 《管子》和管仲学派
2.1 《管子》其书
2.1.1 刘向编校今本《管子》
2.1.2 今本《管子》的流传
2.1.3 考古文献中的古本《管子》
2.2 《管子》著者之争议
2.3 管仲学派
2.3.1 “管仲学派”说法提出
2.3.2 《管子》的学派归属争议
2.3.3 《管子》是“管仲学派”的作品
第三章 《管子》的“至善”政治理念
3.1 “善”和“至善”要义
3.2 先秦政治思想的核心主旨——“求善”
3.3 《管子》书中的“至善”之国
3.4 《管子》“至善”理念的哲学基石
3.4.1 “天道”论
3.4.2 心术论
3.4.3 有机整体论
第四章 《管子》的“国家本位”思想
4.1 “民体以为国”的国家起源理论
4.2 《管子》民本思想
4.2.1 “以人为本”
4.2.2 “以民为本”
4.3 “以国为国”的国家本位观
4.3.1 百体从心,君为政本
4.3.2 国家本位原则
4.3.3 贤明君主制
第五章 《管子》的礼、法构建
5.1 “不摹古,不留今”的开放精神
5.2 《管子》“礼”论
5.2.1 《管子》的民俗观
5.2.2 《管子》对“周礼”的承继
5.2.3 《管子》中的礼仪和礼义
5.3 《管子》“法”论
5.3.1 中国传统“法治”内涵
5.3.2 “任法而不任智”,以法治国
5.3.3 《管子》自然法理学说
5.4 至善——《管子》礼、法构建的核心
5.4.1 礼、法同源
5.4.2 礼、法与秩序
第六章 《管子》的经济和财富分配思想
6.1 《管子》的政治经济思想立论
6.1.1 心性与人情
6.1.2 “慎富”以立国
6.2 《管子》的整体多元经济理念
6.2.1 “重本”不“富本”
6.2.2 市场、货币和轻重多元调控
6.2.3 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3 《管子》财富分配思想
6.3.1 欲富国、先富民
6.3.2 《管子》社会财富分配的具体措施
6.3.3 《管子》财富分配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七章 《管子》政治思想余论
7.1 《管子》的行政区划和官制思想
7.1.1 “国”、“鄙”分治和四民分居的行政区划组织体系
7.1.2 “朝有经臣”的官制
7.2 《管子》的外交、军事思想
7.2.1 天子之臣,诸侯之长的霸王外交立场
7.2.2 以德为本,以亲为体,整体多元的外交策略
7.2.3 “至善”的军事战争观
7.3 《管子》的科技思想与治国实践
7.3.1 科技与治国
7.3.2 十月太阳历
7.3.3 土壤科学分类
7.3.4 重视计数、算术、度量衡知识
7.4 《管子》的社会教化思想
7.4.1 “德以合人”的治国理念
7.4.2 《管子》的社会教化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财富分配的三个层次及其逻辑统一[J]. 邓志平. 理论与现代化. 2010(01)
[2]青溪《管氏宗谱》的发现与价值[J]. 邵先锋,王京龙.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2)
[3]论管仲出生于公元前723年[J]. 龚武. 管子学刊. 2007(01)
[4]使用家谱资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上)[J]. 邹华享. 图书馆. 2006(05)
[5]管仲生年考[J]. 陈庆照,陈书仪,王京龙,李障天. 管子学刊. 2006(02)
[6]中西政治思想比较的正当性问题[J]. 任剑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7]商鞅礼学思想研究[J]. 陆建华. 孔子研究. 2004(04)
[8]大辛庄遗址及其出土刻辞甲骨的研究价值[J]. 徐基. 文史哲. 2003(04)
[9]管子家世浅说[J]. 刘明芝. 管子学刊. 2002(03)
[10]《管子》“计数”新探[J]. 戴吾三. 管子学刊. 2000(03)
博士论文
[1]《管子》道法思想研究[D]. 汲广林.复旦大学 2011
[2]《管子》研究[D]. 尹清忠.曲阜师范大学 2009
[3]《管子》管理哲学思想研究[D]. 万英敏.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管子》经济伦理思想[D]. 汤曾.东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07773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管仲和齐文化
1.1 管仲其人
1.1.1 管仲生平
1.1.2 管仲出生地望考
1.1.3 管仲家世
1.1.4 先秦诸子对管仲的评价
1.2 齐文化概述
1.2.1 齐文化的渊源——东夷文化
1.2.2 开放的姜齐文化
1.2.3 淮夷文化
第二章 《管子》和管仲学派
2.1 《管子》其书
2.1.1 刘向编校今本《管子》
2.1.2 今本《管子》的流传
2.1.3 考古文献中的古本《管子》
2.2 《管子》著者之争议
2.3 管仲学派
2.3.1 “管仲学派”说法提出
2.3.2 《管子》的学派归属争议
2.3.3 《管子》是“管仲学派”的作品
第三章 《管子》的“至善”政治理念
3.1 “善”和“至善”要义
3.2 先秦政治思想的核心主旨——“求善”
3.3 《管子》书中的“至善”之国
3.4 《管子》“至善”理念的哲学基石
3.4.1 “天道”论
3.4.2 心术论
3.4.3 有机整体论
第四章 《管子》的“国家本位”思想
4.1 “民体以为国”的国家起源理论
4.2 《管子》民本思想
4.2.1 “以人为本”
4.2.2 “以民为本”
4.3 “以国为国”的国家本位观
4.3.1 百体从心,君为政本
4.3.2 国家本位原则
4.3.3 贤明君主制
第五章 《管子》的礼、法构建
5.1 “不摹古,不留今”的开放精神
5.2 《管子》“礼”论
5.2.1 《管子》的民俗观
5.2.2 《管子》对“周礼”的承继
5.2.3 《管子》中的礼仪和礼义
5.3 《管子》“法”论
5.3.1 中国传统“法治”内涵
5.3.2 “任法而不任智”,以法治国
5.3.3 《管子》自然法理学说
5.4 至善——《管子》礼、法构建的核心
5.4.1 礼、法同源
5.4.2 礼、法与秩序
第六章 《管子》的经济和财富分配思想
6.1 《管子》的政治经济思想立论
6.1.1 心性与人情
6.1.2 “慎富”以立国
6.2 《管子》的整体多元经济理念
6.2.1 “重本”不“富本”
6.2.2 市场、货币和轻重多元调控
6.2.3 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3 《管子》财富分配思想
6.3.1 欲富国、先富民
6.3.2 《管子》社会财富分配的具体措施
6.3.3 《管子》财富分配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七章 《管子》政治思想余论
7.1 《管子》的行政区划和官制思想
7.1.1 “国”、“鄙”分治和四民分居的行政区划组织体系
7.1.2 “朝有经臣”的官制
7.2 《管子》的外交、军事思想
7.2.1 天子之臣,诸侯之长的霸王外交立场
7.2.2 以德为本,以亲为体,整体多元的外交策略
7.2.3 “至善”的军事战争观
7.3 《管子》的科技思想与治国实践
7.3.1 科技与治国
7.3.2 十月太阳历
7.3.3 土壤科学分类
7.3.4 重视计数、算术、度量衡知识
7.4 《管子》的社会教化思想
7.4.1 “德以合人”的治国理念
7.4.2 《管子》的社会教化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财富分配的三个层次及其逻辑统一[J]. 邓志平. 理论与现代化. 2010(01)
[2]青溪《管氏宗谱》的发现与价值[J]. 邵先锋,王京龙.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2)
[3]论管仲出生于公元前723年[J]. 龚武. 管子学刊. 2007(01)
[4]使用家谱资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上)[J]. 邹华享. 图书馆. 2006(05)
[5]管仲生年考[J]. 陈庆照,陈书仪,王京龙,李障天. 管子学刊. 2006(02)
[6]中西政治思想比较的正当性问题[J]. 任剑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7]商鞅礼学思想研究[J]. 陆建华. 孔子研究. 2004(04)
[8]大辛庄遗址及其出土刻辞甲骨的研究价值[J]. 徐基. 文史哲. 2003(04)
[9]管子家世浅说[J]. 刘明芝. 管子学刊. 2002(03)
[10]《管子》“计数”新探[J]. 戴吾三. 管子学刊. 2000(03)
博士论文
[1]《管子》道法思想研究[D]. 汲广林.复旦大学 2011
[2]《管子》研究[D]. 尹清忠.曲阜师范大学 2009
[3]《管子》管理哲学思想研究[D]. 万英敏.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管子》经济伦理思想[D]. 汤曾.东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07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0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