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大众哲学》研究 ——以唯物辩证法论战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3-31 04:54
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位优秀的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贡献了毕生的心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被人民称作“大众哲人”。他的《大众哲学》脍炙人口、名闻遐迩,启迪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就不能绕开艾思奇这个人和他的《大众哲学》一书。本文以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来考察,试图对《大众哲学》与唯物辩证法论战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通过考察,笔者认为《大众哲学》的诞生、发展以及特色都受到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论战的深刻影响。因此,文章拟分五个部分来对《大众哲学》进行研究,重点在于阐明唯物辩证法论战对《大众哲学》的作用,即本文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具体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艾思奇与《大众哲学》的相关情况,并对《大众哲学》的研究和文献进行了综述,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结构安排。第二章分析《大众哲学》诞生前的国际国内形势,重点阐述唯物辩证法论战对《大众哲学》诞生的影响。第三章主要从艾思奇参与唯物辩证法论战来考察《大众哲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发展与完善,同时指出作者自...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艾思奇生平基本情况介绍
1.2 相关《大众哲学》情况介绍
1.3 《大众哲学》研究综述
1.4 《大众哲学》和相关艾思奇研究的文献综述
1.5 小结
第2章 《大众哲学》诞生的缘由
2.1 《大众哲学》诞生的历史根源
2.1.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2.1.2 三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2 唯物辩证法论战促进《大众哲学》的诞生
2.2.1 唯物辩证法的兴起为《大众哲学》的创作提供理论基础
2.2.2 唯物辩证法论战前期:为批判张东荪等反动哲学,《大众哲学》应运而生
2.2.3 艾思奇的早期思想与活动为《大众哲学》诞生提供主观条件
第3章 《大众哲学》在三十年代的发展与完善
3.1 《大众哲学》在唯物辩证法论战中得到完善
3.1.1 艾思奇参与唯物辩证法论战的批判观
3.1.2 艾思奇与叶青的交锋促进《大众哲学》的完善
3.1.3 其他学者的分析和质疑推动《大众哲学》的前进
3.2 艾思奇的思想在30年代中后期的发展促进《大众哲学》的完善
第4章 《大众哲学》的特点
4.1 《大众哲学》受论战影响而带有通俗化特色
4.2 《大众哲学》受论战影响而形成独特体系
4.3 《大众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4.4 《大众哲学》带有苏联哲学的特点
第5章 《大众哲学》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借鉴意义
5.1 学习《大众哲学》的通俗化特色
5.2 学习艾思奇的精神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艾思奇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李景源. 哲学动态. 2010(08)
[2]从《大众哲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J]. 薛金慧.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3]《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谢本书. 学术探索. 2008(03)
[4]艾思奇《大众哲学》历史意义及学术价值[J]. 谢俊,陆浴晓.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7)
[5]20世纪30年代的“唯物辩证法热”[J]. 卢毅.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7(03)
[6]三十年代初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直接诱因[J]. 谭庆辉,曾湘衡.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7(02)
[7]《大众哲学》的启示[J]. 田心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8]《大众哲学》的历史定位[J]. 谢本书. 红旗文稿. 2006(15)
[9]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毕国明. 学术探索. 2003(01)
[10]关于哲学基本问题自主性的反思[J]. 苏志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博士论文
[1]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 缪柏平.中共中央党校 2004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D]. 周怀平.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30年代初思想界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D]. 谭庆辉.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10830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艾思奇生平基本情况介绍
1.2 相关《大众哲学》情况介绍
1.3 《大众哲学》研究综述
1.4 《大众哲学》和相关艾思奇研究的文献综述
1.5 小结
第2章 《大众哲学》诞生的缘由
2.1 《大众哲学》诞生的历史根源
2.1.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2.1.2 三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2 唯物辩证法论战促进《大众哲学》的诞生
2.2.1 唯物辩证法的兴起为《大众哲学》的创作提供理论基础
2.2.2 唯物辩证法论战前期:为批判张东荪等反动哲学,《大众哲学》应运而生
2.2.3 艾思奇的早期思想与活动为《大众哲学》诞生提供主观条件
第3章 《大众哲学》在三十年代的发展与完善
3.1 《大众哲学》在唯物辩证法论战中得到完善
3.1.1 艾思奇参与唯物辩证法论战的批判观
3.1.2 艾思奇与叶青的交锋促进《大众哲学》的完善
3.1.3 其他学者的分析和质疑推动《大众哲学》的前进
3.2 艾思奇的思想在30年代中后期的发展促进《大众哲学》的完善
第4章 《大众哲学》的特点
4.1 《大众哲学》受论战影响而带有通俗化特色
4.2 《大众哲学》受论战影响而形成独特体系
4.3 《大众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4.4 《大众哲学》带有苏联哲学的特点
第5章 《大众哲学》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借鉴意义
5.1 学习《大众哲学》的通俗化特色
5.2 学习艾思奇的精神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艾思奇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李景源. 哲学动态. 2010(08)
[2]从《大众哲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J]. 薛金慧.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3]《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谢本书. 学术探索. 2008(03)
[4]艾思奇《大众哲学》历史意义及学术价值[J]. 谢俊,陆浴晓.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7)
[5]20世纪30年代的“唯物辩证法热”[J]. 卢毅.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7(03)
[6]三十年代初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直接诱因[J]. 谭庆辉,曾湘衡.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7(02)
[7]《大众哲学》的启示[J]. 田心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8]《大众哲学》的历史定位[J]. 谢本书. 红旗文稿. 2006(15)
[9]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毕国明. 学术探索. 2003(01)
[10]关于哲学基本问题自主性的反思[J]. 苏志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博士论文
[1]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 缪柏平.中共中央党校 2004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D]. 周怀平.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30年代初思想界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D]. 谭庆辉.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10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1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