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生活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9:0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生活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活哲学从实质上讲是关于人的哲学,是表达人类生活意义的理论,对于调节优化人的生活、回归人性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其实质是“真正的生活理论”、“真正的生活哲学”。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对马克思生活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进行探讨,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成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理论背景与现实背景,通过背景分析,系统概述马克思生活哲学所产生的根源及其本质特点;第二章从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生活内涵、生活结构、生活主体、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五个方面介绍其科学内涵与展开逻辑,具体论述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基本内容;第三章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方面探讨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重点从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及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系统加以论述,通过对马克思生活哲学及其当代价值体现的研究,建构马克思生活哲学形态,从而把马克思的生活哲学精神充分联系并贯彻到现实生活中,使生活哲学更具现实性、鲜活性。
【关键词】:马克思 生活哲学 以人为本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8-9
  • (一)选题目的8
  • (二)选题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1
  • (一)国外研究现状9
  • (二)国内研究现状9-11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1
  • (一)研究思路11
  • (二)研究方法11
  • 四、相关概念解释——生活哲学11-13
  • 第一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产生的背景13-17
  • 第一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13-15
  • 一、源于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深刻批判13-14
  • 二、源于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剖析14
  • 三、源于对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造发展14-15
  • 第二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产生的现实背景15-17
  • 第二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基本内容17-24
  • 第一节 以凸显人的“生活”特质为本质定义生活内涵17-18
  • 第二节 以静态与动态相统一为认知方式构建生活结构18-19
  • 第三节 以“现实的人”的“生活”内在统一研究生活主体19-21
  • 第四节 以人的“生活”本质为基本要素体现具体内容21-22
  • 第五节 以生活本身的现实形态为立足分析生活形式22-24
  • 第三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体现24-36
  • 第一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在我国经济建设展现24-26
  • 第二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表现26-28
  • 第三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展现28-30
  • 第四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展现30-34
  • 第五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展现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1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1-42
  • 致谢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於燕飞;;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J];才智;2011年04期

2 陈新汉;;论人生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3 李文阁;;生活哲学的复兴[J];哲学研究;2008年10期

4 谢红梅;杜萍;刘克伟;;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J];作家;2008年06期

5 鹿林;;论人的生活世界[J];哲学研究;2007年09期

6 杨楹;;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J];教学与研究;2007年07期

7 刘曙辉;赵庆杰;;宽容——和谐社会的德性基础[J];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01期

8 范世珍;;关于生活观的马克思哲学之浅见[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王福民;;论马克思哲学生活观的理论支点[J];哲学研究;2005年12期

10 陈忠;;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全面生活理论”之比较[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生活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2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7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