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在网络时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成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大众化历程,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网络时代的教育状况、社会舆论状况和网络社会状况,分析出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主要包括:网络巨大的传播力造成的信息失控、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信仰危机的加深和哲学大众化本身的理论困境;文章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网络时代面临的传播方式变化、网络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强大、互联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的新情况,进而阐述了互联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双向互动关系;据此总结和提炼出要通过以人为本的传播与普及、通俗化的语言与内容、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和多样化的传播样态促进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
【关键词】:网络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化 实现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2
- 1.2.1 溯源研究10-11
- 1.2.2 内涵探究11
- 1.2.3 关于大众化实现的具体途径11-12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2-13
- 1.3.1 研究方法12
- 1.3.2 创新点12-13
- 1.4 文章框架13-15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15-26
-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涵15-19
- 2.1.1 传播者、对象和内容16-18
- 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的辩证关系18-19
-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发展历程19-24
- 2.2.1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大众化的探索19-21
- 2.2.2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贡献21-22
-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22-24
-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与教训24-26
- 2.3.1 哲学大众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巨大24
- 2.3.2 忽视哲学大众化导致大众远离马克思主义哲学24-25
- 2.3.3 哲学大众化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和中国实际25
- 2.3.4 哲学大众化需要恰当的、体现时代特点的方式方法25-26
- 第三章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状分析26-33
- 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网络时代现状26-30
- 3.1.1 教育状况26-27
- 3.1.2 社会状况27-28
- 3.1.3 网络状况28-30
- 3.2 互联网对于哲学大众化的冲击和影响30-33
- 3.2.1 信息爆炸——网络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力30-31
- 3.2.2 信仰危机——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多发导致大众产生思想困惑31-32
- 3.2.3 理论困境——实现哲学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落后32-33
- 第四章 互联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双向互动33-38
- 4.1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的新情况33-35
- 4.1.1 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形式到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形式33-34
- 4.1.2 互联网强有力的信息传播力、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34-35
- 4.1.3 互联网传播与哲学大众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35
- 4.2 互联网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互动关系35-38
- 4.2.1 哲学大众化需要互联网的推动36
- 4.2.2 网络社会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36-38
- 第五章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路径思考38-47
- 5.1 以人为本的研究与普及39-41
- 5.1.1 研究上的以人为本39-40
- 5.1.2 普及上的以人为本40-41
- 5.2 通俗化的语言与内容41-43
- 5.2.1 传播语言必须通俗易懂41-42
- 5.2.2 传播内容必须针对大众生活42-43
- 5.3 形象化的表达方式43-44
- 5.3.1 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43-44
- 5.3.2 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44
- 5.4 多样化的传播样态44-47
- 5.4.1 网络问答44-45
- 5.4.2 网络直播45
- 5.4.3 网络百科全书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芬;;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大众化及其哲学精神[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薛金慧;;从《大众哲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李中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与反思[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李青;;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东岳论丛;2010年02期
5 李建设;;试论国学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林国标;;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7 刘晓春;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的历史贡献[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王其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新境遇[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杨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路向——“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讨会”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04期
10 胡为雄;;胡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贡献[J];东岳论丛;2012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全海;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孔朝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