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研究 ——以周代(周公)的德政为背景

发布时间:2021-04-10 15:17
  本文主要研究孔子“为政以德”思想,注重于以周代的德政实践和周公的德政思想为背景,力求“返本开新”。本文深入研究了周代的“天命”信仰和“礼乐”文化,从而探究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本文也着重分析了周公德政思想,阐明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直接来源。在此基础上,深入把握孔子“仁—礼”体系的内涵,并论述了“礼乐之治”的理想境界。周人以“天命”代替殷商的“帝”或“上帝”,从而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理论依据。天命无常,但赏罚有常,其根据就是“德”。周公提出了以“德”为核心,上配天命,下保民众的德政思想。孔子继承并损益了周公天命观,从而为其德政思想提供了理论前提。春秋末年天下无道,孔子力图结束混乱局面,重整社会政治秩序。他指出“政”的内涵是“正”,就是要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他用“北辰之譬”来定义“为政以德”,并提出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政纲领,使社会按照“仁礼体系”的轨道运行,最终达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境界。孔子向往周代礼乐文化,周代文化损益夏商二代,从而最为完备,形成了以封建制、宗法制为代表,以“德”为内核的周代礼制。这一切政制设施以及包括“诗”、“礼”、“乐”在内的礼乐...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以德配天——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理论根据
    (一) 天命不常——殷周之际宗教信仰的变革
        1. 上帝与天——关于殷商的信仰体系
        2. 天命无常——周人天命观念的产生
        3. 赏罚有常——周人天命观中的规律性
    (二) 惟德是辅——周公敬德保民的德政思想
        1. 敬明其德——周公德政思想的核心
        2. 明德慎罚——周公德政思想的展开
        3. 天民合一——周公德政思想的依归
    (三) 唯天为大——孔子对周公天命观的损益
        1.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圣王与天
        2. 天生德于予、知我者其天——孔子与天
        3. 知天命、畏天命——君子与天
二、政者正也——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现实指向
    (一) 礼崩乐坏——孔子时代之政治形势
        1. 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春秋大势
        2. 天下无道、陪臣执政——孔子之世
    (二) 正其不正、以归于正——孔子论重整政治秩序
        1.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率先垂范
        2. 举直错枉、使枉者直——选举标准
        3. 必也正名乎——为政之先
    (三) 北辰之譬——孔子对“为政以德”定义
        1. 以星喻政——星象与人事
        2. 北辰——天之枢
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实践方案
    (一) 德—礼、政—刑——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展开
        1. 道与齐——纲领
        2. 德与刑——最高纲领、最低纲领
        3. 德与仁——据于德、依于仁
    (二) 仁——“道之以德”的内在要求
        1. 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含义
        2. 恭宽信敏惠——仁的内涵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3. 忠恕之道——为仁的方法和路径
    (三) 礼——“齐之以礼”的外在规范
        1. 人而不仁、如礼何——礼的实质
        2. 约之以礼、动之以礼——礼对仁的约束规范
        3.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仁礼合一的理想境界
四、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理想境界
    (一) 殷因于夏、周因于殷——周代大备于夏商二代
        1. 尊命、尊神、尊礼——周代礼乐文化的先进性
        2. 周代之后、百世可知——孔子论理想文化模式
    (二) 宗法封建、家邦一体——孔子所向往的周代制度
        1. 宗法制——血缘关系的准则
        2. 封建制——政治控御的模式
    (三) 礼乐秩序、礼乐文明——郁郁乎文哉的中庸的境界
        1. 兴于诗、成于乐——个体的内在境界
        2. 礼乐偕配、礼乐中和——群体的和谐境界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儒家政治理想建构的文化基础[J]. 陈中浙.  哲学动态. 2009(10)
[2]上博简《仲弓》疏证[J]. 晁福林.  孔子研究. 2005(02)
[3]上博楚简《鲁邦大旱》解义[J]. 李学勤.  孔子研究. 2004(01)
[4]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德性”[J]. 赵敦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博士论文
[1]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D]. 王化平.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29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29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8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