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实践原则之解构
发布时间:2021-05-06 21:50
阳明心学作为明代思想的主流之一,其思想的核心原则,强调“良知”的存在和功用,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就是围绕良知而展开的“简易功夫”。“简易功夫”一说继承于陆九渊,其针锋相对的目标,是朱熹理学“格之又格”式的繁琐,同时也强调“实践用功”,即反对玄思冥想式的重知轻行。因此“实践”是阳明心学的一杆旗帜,中文“实践”一词,也因阳明心学的传播而得到广泛认知和应用。而围绕着实践展开的心学主要理论原则,也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热点。但是阳明心学的“实践”范畴,并不能够直接等同于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范畴”,也与德国古典哲学当中的“实践”范畴,存在不同的侧重点。这些区别,既源于阳明心学本身与以上其它理论体系的不同;也源于中西方哲学传统中,理论倾向的各异。阳明心学的主要实践原可以概括为“存理去欲”、“知行合一”、“致良知”三个命题。而这三个原则,是王阳明根据自身不同阶段的生活实践和理论总结所得,有着深刻的实践来源,且深受了当时条件下各种理论思潮的影响。当然,三大原则也有着严格的内在逻辑联系,这种逻辑联系可以总结为一种不断的“归一”过程,即“存理去欲”与“知行合一”最后都归入了“致良知”的过程当中。阳明心学虽然...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选题理由
理论的来源及历史发展
选题意义及论文切入
第1章 阳明心学及其思想阶段
1.1 阳明心学思想概况
1.2 阳明心学思想阶段的划分
第2章 “存理去欲”思想之解构
2.1 存理去欲的思想渊源
2.2 “理”、“欲”的范畴
2.3 “存理去欲”的内在结构
2.3.1 心即理,性无定
2.3.2 体用合一,存理即去欲
2.4 存理去欲的影响
第3章 “知行合一”思想之解构
3.1 “知行合一”的思想渊源
3.2 “知行”与“合一”的范畴
3.3 知行合一的结构
3.3.1 意志,知行的枢纽
3.3.2 格物即正事
3.3.3 良知,知行合一的本体及限制
3.4 知行合一的影响
第4章 致良知思想之解构
4.1 致良知的思想渊源
4.2 致良知的范畴
4.3 致良知的具体结构
4.3.1 “即体求用”与“即用求体”
4.3.2 有无之辨——自觉与自发
4.4 致良知的影响
第5章 心学的实践思想
5.1 阳明心学的实践范畴
5.2 心学实践的特征
5.3 心学实践思想的贡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172672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选题理由
理论的来源及历史发展
选题意义及论文切入
第1章 阳明心学及其思想阶段
1.1 阳明心学思想概况
1.2 阳明心学思想阶段的划分
第2章 “存理去欲”思想之解构
2.1 存理去欲的思想渊源
2.2 “理”、“欲”的范畴
2.3 “存理去欲”的内在结构
2.3.1 心即理,性无定
2.3.2 体用合一,存理即去欲
2.4 存理去欲的影响
第3章 “知行合一”思想之解构
3.1 “知行合一”的思想渊源
3.2 “知行”与“合一”的范畴
3.3 知行合一的结构
3.3.1 意志,知行的枢纽
3.3.2 格物即正事
3.3.3 良知,知行合一的本体及限制
3.4 知行合一的影响
第4章 致良知思想之解构
4.1 致良知的思想渊源
4.2 致良知的范畴
4.3 致良知的具体结构
4.3.1 “即体求用”与“即用求体”
4.3.2 有无之辨——自觉与自发
4.4 致良知的影响
第5章 心学的实践思想
5.1 阳明心学的实践范畴
5.2 心学实践的特征
5.3 心学实践思想的贡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172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7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