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理论的解析

发布时间:2021-05-09 06:17
  在现代社会,人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于是探讨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理论显得尤为重要。晚期海德格尔将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予以深刻的哲学诠释,为寻求终极觉悟的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其此在展现、本真存在、临界状态中的觉悟,以及诗意的理想与现实的栖居统一的思想,其存在澄明的敞开状态和诗思合一的生命体验境界,都是在海德格尔存在论解释学视域内完成的。本文正是透过这一视域对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理论进行解析。国内外研究海德格尔的著作可以说已经是汗牛充栋,至今仍然层出不穷。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同时又不被资料所淹没,这是在论文中不得不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的原则是:从原著出发,把握住第一手材料,同时批判地借鉴和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诗意地栖居”理论的基点和切入点进行分析和解读。基点意味着从何而起,这个“基点”就是存在。对存在问题的探究中,海德格尔克服了把诗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观点,而把艺术的本性归结为诗。这便是“诗意地栖居如何可能”的切入点。第二部分:对“诗意地栖居”理论构造的方式进行阐述。其中分别对“诗意”和“栖...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诗意地栖居”理论的基点和切入点
    1.1 理论基点——存在
    1.2 理论的切入点——艺术的本质
        1.2.1 诗:一种艺术的形式?
        1.2.2 现代艺术诗意本性的遮蔽
        1.2.3 艺术在本性上向诗意的回归
        1.2.4 诗人是诸神与人之间的使者
第二章 “诗意地栖居”理论构造的方式
    2.1 “诗意”与“栖居”
    2.2 诗境在于转迷为悟
    2.3 “诗意地栖居”是生命存在矛盾的终极解决
第三章 “诗意地栖居”理论的评价
    3.1 诗化的生活——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
    3.2 “诗意地栖居”——对人之存在的终极关怀
    3.3 “诗意地栖居”理论的局限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海德格尔诗学的后期转向及其意义[J]. 吴时红.  长春大学学报. 2006(07)
[2]深情呼唤生活诗学——试论生活存在作为美学的一种新本体[J]. 张公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海德格尔“诗意栖居”之思[J]. 吴玉英.  语文学刊. 2005(17)
[4]在与诗:生命的幻像与语言的拯救——从《存在与时间》到《林中路》看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发展[J]. 郭景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05(04)
[5]走向存在之旅——论海德格尔美学思想[J]. 曹鸣喜.  求索. 2005(08)
[6]艺术的诗意本性——海德格尔论艺术与诗[J]. 张贤根.  艺术百家. 2005(03)
[7]在“物”中寻求诗意的栖居——比较庄子的“物化”与海德格尔的“物性”[J]. 刘月新.  国外文学. 2005(01)
[8]诗意栖居的本真性——论海德格尔在现代性进程中的"返乡之途"[J]. 赵静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9]走向“大道之说”:诗意栖居的维度——对海德格尔“大道”的释读[J]. 高靖生.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诗与居:海德格尔诗学阐微[J]. 殷学明,毕志国.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本文编号:3176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76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8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