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仁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9 09:10
胡宏仁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其一,胡宏不是直接以“境界”论仁,而是以“天地之心”释仁,在他的仁学思想体系中,仁体现为一种“体万物备而为人”的精神境界。这里胡宏以“天地之心”释仁,与董仲舒的天心即仁不相同,因为前者更侧重于仁的“万物与我俱生”之意,而后者侧重于天人相副。为了更进一步论述他的观点,胡宏又以“心之道”论仁,其意义是突出仁之“生意”,并强调“仁”是“性体”流行过程中表现形式,需要借助主体精神“心”的作用才能够显现,为主体的德性行为提供了现实依据,这一点较北宋时期儒者,以“生意”释仁而言更为具体、清晰。其二,在胡宏仁学思想中“识仁”的关键就在于“尽心”,为了更好地诠释“尽心”,胡宏又分别从“察识涵养”和“明理居敬”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讨论,较为明确地体现在其“尽心以识仁”的工夫之上。其三,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社会背景,再加之胡宏仁学思想本身的特征,所以他更加注重将自己的仁学理论与现实中的社会秩序和政治实践关联起来,并且对这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例如:他建议当时的国家恢复“井田制”、恢复“封建制”、恢复“荐举制”、“养民恤民”、“慎用刑罚”等等。可以看到,胡宏仁学在...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胡宏生平简介及研究综述
1.1.1 胡宏生平简介
1.1.2 研究综述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
1.4 仁学概述
第2章 仁道—仁者,天地之心
2.1 天地之心与仁
2.2 心与仁
2.3 德与仁
第3章 求仁工夫—人尽其心,则可与言仁
3.1 察识涵养
3.2 明理居敬
第4章 仁之功用—圣人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4.1 恢复“井田制”
4.2 恢复“封建制”
4.3 提倡“荐举制”
4.4 养民恤民
4.5 刑罚慎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儒新仁学的建构[J]. 朱汉民. 求索. 2017(08)
[2]湖湘学派的仁学及朱子对其的批判[J]. 李敬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3]仁学本体论[J]. 陈来. 文史哲. 2014(04)
[4]湖湘哲学的基本观念与精神[J]. 李清良,张洪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5]仁与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J]. 魏义霞.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6]“仁”、“生”、“理”三位一体的理学形上架构[J]. 史向前.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7]胡宏思想的逻辑与意义——从朱子对《知言》的批评说起[J]. 陈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8]“仁”的五种诠释[J]. 李承贵,张理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6)
[9]胡宏政治思想三论[J]. 曹宇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10]张栻仁学的发展[J]. 曾小明,肖永明. 湖湘论坛. 2008(01)
本文编号:3177032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胡宏生平简介及研究综述
1.1.1 胡宏生平简介
1.1.2 研究综述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
1.4 仁学概述
第2章 仁道—仁者,天地之心
2.1 天地之心与仁
2.2 心与仁
2.3 德与仁
第3章 求仁工夫—人尽其心,则可与言仁
3.1 察识涵养
3.2 明理居敬
第4章 仁之功用—圣人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4.1 恢复“井田制”
4.2 恢复“封建制”
4.3 提倡“荐举制”
4.4 养民恤民
4.5 刑罚慎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儒新仁学的建构[J]. 朱汉民. 求索. 2017(08)
[2]湖湘学派的仁学及朱子对其的批判[J]. 李敬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3]仁学本体论[J]. 陈来. 文史哲. 2014(04)
[4]湖湘哲学的基本观念与精神[J]. 李清良,张洪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5]仁与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J]. 魏义霞.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6]“仁”、“生”、“理”三位一体的理学形上架构[J]. 史向前.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7]胡宏思想的逻辑与意义——从朱子对《知言》的批评说起[J]. 陈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8]“仁”的五种诠释[J]. 李承贵,张理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6)
[9]胡宏政治思想三论[J]. 曹宇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10]张栻仁学的发展[J]. 曾小明,肖永明. 湖湘论坛. 2008(01)
本文编号:3177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7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