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颜子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9:19
本文关键词:北宋颜子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颜子学之所以起源于北宋,与这一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唐末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使得北宋统治者开国之初即施行“偃武修文”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使得文人的独立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加之汉唐时期佛道二教的兴盛,已然出现了许多高僧大德。面对这一局面,儒家既需要为文人士大夫找到一位精神榜样以与佛老相抗衡,又需要找到一位忠实践行儒家伦理道德的学者。在儒家当中,能够有此担当的无非颜子。另一方面,儒家自古以来就有着希贤希圣的传统,将颜子作为道德人格的代表,也是符合儒学自身的发展轨迹的。这里所论述的主要是以北宋初期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以及吕大临的颜子学为主,全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周敦颐、张载为颜子学的肇始阶段,这一时期是颜子学的形成时期。周敦颐首提“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认为“学颜”即应学颜子“不迁怒,不贰过”的作圣工夫。张载认为颜子乃是“具体圣人”,颜子的作圣之功主要集中在“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其二,程氏兄弟的颜子学为发展阶段。二程以为颜子兼具“智、仁、勇”三者且其具“王佐之才”,是文人士大夫学习的榜样。关于颜子的作圣之功,二程兄弟分别从“克己复礼”、“不迁怒,不贰过”、“性其情”、“博文约礼”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颜子至于圣人境地的路径。其三,吕大临的颜子学为汇通阶段。之所以视吕大临为颜子学的汇通时期,是因为在吕大临看来,颜子俨然已是一副圣人形象。更重要的在于,吕大临认为“学颜”主要在于学习其“执中”、“心知”及“克己”的作圣之功。这种作圣之功不仅仅体现的是“自明而诚”的工夫路径,而且还有“自诚而明”的工夫修养在内。尤其是吕大临在后期所讲的“只输颜子得心斋”,一语道破“学颜”的秘诀即在于“心斋”,也就是一种心神合一的状态。总之,颜子作为儒家的典型代表,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士大夫的称赞与推崇。但在汉唐时期,作为“仁者”的颜子,其地位并不高于子路、子贡等孔门弟子。而至北宋以来,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理学家对于颜子推崇备至,“学颜”成为时代的潮流,颜子的地位也随之得到了提高。理学家对于颜子学的重视,既为文人士大夫找到了成圣的途径,同时也对后期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关键词】:颜子 理学 作圣之功 成圣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44.9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2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及现状8-9
- 二、现实和理论意义9-12
- (一) 现实意义9-10
- (二) 理论意义10-12
- 第一章 颜子学的缘起12-20
- 一、儒学史中颜子的基本形象12-14
- (一) 勤奋好学,重于内省12-13
- (二) 德行高尚,尊师重道13-14
- 二、北宋颜子学产生的背景14-20
- (一) 时代背景14-16
- (二) 儒家希贤、希圣的传统16-20
- 第二章 北宋的颜子学20-50
- 一、北宋颜子学的肇端——周敦颐、张载20-30
- (一) “不迁怒,不贰过”20-24
- (二) 具体圣人24-26
- (三) 成圣之工夫26-30
- 1.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6-29
- 2. “不贰过”29
- 3. “心悟”29-30
- 二、北宋颜子学的发展——二程30-42
- (一) 贤之大成30-34
- 1. 越子路之志31-32
- 2. 超孟子之气象32-33
- 3. 胜子路之勇33
- 4. 禀王佐之才33-34
- (二) 成德之行34-42
- 1. 程颢论颜子成德之行34-38
- 2. 程颐论颜子成德之行38-42
- 三、北宋颜子学的汇通——吕大临42-50
- (一) 师事张载:“择乎中庸而守”42-45
- (二) 师事二程:“克己归仁”45-50
- 第三章 北宋颜子学的发展线索及其影响50-60
- 一、颜子学发展的理论线索50-52
- (一) 由“具体圣人”到“贤之大成”50
- (二) 由理想追求到现实现成50-52
- 二、颜子学对于北宋理学的影响52-60
- (一) 宋儒眼中的颜子形象52-53
- (二) 对理学工夫修养的影响53-55
- (三) 对儒家理想人格和价值追求的影响55-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震;;略论儒学的“孔颜乐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赵四学;李煌明;;略论周敦颐“孔颜之乐”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3 石梦娇;;颜回之“学”与“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魏强;;论颜回道德人格及其德性智慧[J];兰州学刊;2014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北宋颜子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