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自然结构稳定性与思维逻辑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5-19 10:3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使科学进入现代科学的门槛。与此同时,人类也意识到只有对人的思维与自然存在的关系得到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人类才可能获得对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只有把认识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认识对象作为一个大系统来研究,科学才能取得更大进展。由此,引发了科学研究方法趋于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并存的趋势,系统化的思想开始在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系统观点认为,系统存在的基本条件是结构稳定性,只有结构稳定的系统才能被形式化,反之,形式化的系统也都是结构稳定的反映。自然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其存在具有结构的稳定性。一方面,人类之所以能够认识并改造自然,就在于人类所能观测到的自然现象的内部都具有内在的规律,其规律是结构或关系稳定性的反映。另一方面,人类的思维在反映自然结构稳定性的过程中,使其人类思维在形式上也形成相对结构稳定的,从而形成人类思维的逻辑化过程。那么,自然结构的稳定性与人类思维的逻辑化过程是如何发展的,并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便成为本论文研究和探讨的中心。本文以自然存在与思维逻辑化过程的关系为主线,通过分析人类在实践中逐渐认...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然结构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人类思维逻辑化过程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自然结构稳定性的相关综述
    2.1 科学哲学角度对自然结构稳定性的理解
        2.1.1 系统论以及系统存在的基本条件
        2.1.2 系统自然观
        2.1.3 自然物质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2.2 相关科学家对自然结构稳定性的理解
3 人类思维逻辑化过程及相关内容
    3.1 思维逻辑化过程
        3.1.1 原始思维概述
        3.1.2 思维的逻辑化过程综述
        3.1.3 人类思维逻辑结构的形成
    3.2 思维逻辑化的外化表现——科学语言
        3.2.1 科学语言的形成
        3.2.2 科学的数学化与数学的逻辑化思想
    3.3 本章小结
4 自然存在形式与思维逻辑化的统一
    4.1 自然存在与思维逻辑化的一致性
        4.1.1 思维逻辑与实践活动
        4.1.2 思维逻辑与自然规律
    4.2 思维的逻辑化过程与人类对自然结构稳定性的把握是一个平行过程
    4.3 自然存在与思维逻辑化的一致性就在于自然结构稳定性
    4.4 思维的逻辑化过程即是结构形式化的过程,逻辑思维的形式化是人类认识自然客体并形成知识的有效工具
    4.5 自然科学知识中的属人性质不是对自然世界客观性的否定,而是对唯物论的辩证性诠释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语言的形成、特征和意义[J]. 殷杰.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02)
[2]论实践精神[J]. 赵颖楠,焦原.  社会科学论坛. 2003(09)
[3]科学是如何成为认识工具的?[J]. 张礼建.  科学学研究. 2003(03)
[4]什么是客观性?[J]. T.内格尔,姚大志.  世界哲学. 2003(03)
[5]新信息观论纲[J]. 贾星客,李极光,李和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6]生态问题的信息哲学基础[J]. 贾星客,李极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7]客观性含义之我见[J]. 林海.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96(05)
[8]关于客观性含义的探讨[J]. 李校利.  哲学动态. 1995(09)
[9]矛盾的客观性辨析[J]. 李景人.  天津商学院学报. 1994(04)
[10]论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原则——兼析客观性属人性观点[J]. 王为高.  河北学刊. 1993(03)



本文编号:3195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95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e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