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玄学研究 ——沿着本性论的理路
发布时间:2021-05-20 02:42
向秀、郭象两家《庄子注》的关系问题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焦点。向注别本的存在与否可以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关键。从史料比较和逻辑分析的结果看,向注别本是极有可能存在的。在向、郭二家《庄子注》的关系上,所谓“述广”说和“盗窃”说是能够并存的,我们应把今本《庄子注》视为向、郭两人共同的作品。向秀、郭象两家《庄子注》的关系问题,历来颇有争议,并曾长期成为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①。在讨论中,由于立场的差异和资料的欠缺,一部分学者,根据《晋书·郭象传》,主张“盗窃说”,认为郭注是郭象窃向注以归己有,应把今本《庄子注》的版权判归向秀,另一部分学者则主张“述广说”,认为《晋书·向秀传》所载郭注是对向注“述而广之”的说法才是真确的,反对“盗窃说”。显然,讨论的双方实际上都认可了一个理论假定,即以“述广说”和“盗窃说”是非此即彼、绝对排斥的。但这一预设的前提能否成立呢?二说能否并存呢?本文拟从向秀《庄子注》别本(简称向注别本)的角度对此略加探析,以求正于方家。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向秀《庄子注》别本略论
一:向注别本问题的提出
二:向注别本可能是存在的
三:向注别本即向注原本
四:“盗窃说”和“述广说”是可以并存的
第二章:《庄子序》作者辨正
一:史料的剖析
二:思想的比较
三:《庄序》作者略探
第三章:本性观
一:本性的内涵和特征
二:本性的产生、实现、失落和复归
三:对郭象本性论系统的几点说明
第四章:神器观
一:“神器”不是国家政治和名教
二:“神器”解
三:对郭象神器观的几点说明
第五章:玄冥观
一:郭象“无待”说阐释
二:无待与玄冥
三:独化与玄冥
四:存在的主要矛盾:有待与无待
第六章:逍遥观
一:情态性逍遥简析
二: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
三:有待的逍遥和无待的逍遥
四:对郭象逍遥观的几点说明
第七章:圣人境界观
一:体道与逍遥
二:游外与冥内
三:迹与所以迹
第八章:名教观
一:名教的内涵与性质
二:名教(名)合于自然
三:越名教(动)而任自然
四:名教之治与圣人之迹
第九章:政治历史观
一:郭象政治哲学的主题
二:对圣王治道的理论建构
三:无为之治与所谓“绝冥之境”
四:“德”之下衰与退化史观
第十章:郭象玄学体系析评
一:矛盾之一:批判与超越
二:矛盾之二:本性与心性
三:支遁对郭象逍遥观的批判
四:郭象本性论体系略评
附录:郭象玄学的内在矛盾与《庄子序》的作者问题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象历史哲学发微[J]. 王晓毅. 文史哲. 2002(02)
[2]应当重视郭象对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意义[J]. 程剑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3]嵇阮派玄学的“越名任心”论[J]. 黄应全. 中国哲学史. 2000(01)
[4]关于玄学哲学基本特征的再研讨[J]. 许抗生. 中国哲学史. 2000(01)
[5]王弼哲学的本体论特征[J]. 冯达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6)
[6]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吗?[J]. 吕锡琛. 哲学研究. 1999(07)
[7]论王弼易学与《易传》的关系[J]. 田永胜. 人文杂志. 1999(03)
[8]对郭象“独化”论的一种诠释[J]. 康中乾. 中国哲学史. 1998(03)
[9]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J]. 田永胜. 周易研究. 1998(03)
[10]王弼的《老子》解释方法论[J]. 周光庆. 中国社会科学. 1998(03)
本文编号:3196924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向秀《庄子注》别本略论
一:向注别本问题的提出
二:向注别本可能是存在的
三:向注别本即向注原本
四:“盗窃说”和“述广说”是可以并存的
第二章:《庄子序》作者辨正
一:史料的剖析
二:思想的比较
三:《庄序》作者略探
第三章:本性观
一:本性的内涵和特征
二:本性的产生、实现、失落和复归
三:对郭象本性论系统的几点说明
第四章:神器观
一:“神器”不是国家政治和名教
二:“神器”解
三:对郭象神器观的几点说明
第五章:玄冥观
一:郭象“无待”说阐释
二:无待与玄冥
三:独化与玄冥
四:存在的主要矛盾:有待与无待
第六章:逍遥观
一:情态性逍遥简析
二: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
三:有待的逍遥和无待的逍遥
四:对郭象逍遥观的几点说明
第七章:圣人境界观
一:体道与逍遥
二:游外与冥内
三:迹与所以迹
第八章:名教观
一:名教的内涵与性质
二:名教(名)合于自然
三:越名教(动)而任自然
四:名教之治与圣人之迹
第九章:政治历史观
一:郭象政治哲学的主题
二:对圣王治道的理论建构
三:无为之治与所谓“绝冥之境”
四:“德”之下衰与退化史观
第十章:郭象玄学体系析评
一:矛盾之一:批判与超越
二:矛盾之二:本性与心性
三:支遁对郭象逍遥观的批判
四:郭象本性论体系略评
附录:郭象玄学的内在矛盾与《庄子序》的作者问题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象历史哲学发微[J]. 王晓毅. 文史哲. 2002(02)
[2]应当重视郭象对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意义[J]. 程剑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3]嵇阮派玄学的“越名任心”论[J]. 黄应全. 中国哲学史. 2000(01)
[4]关于玄学哲学基本特征的再研讨[J]. 许抗生. 中国哲学史. 2000(01)
[5]王弼哲学的本体论特征[J]. 冯达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6)
[6]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吗?[J]. 吕锡琛. 哲学研究. 1999(07)
[7]论王弼易学与《易传》的关系[J]. 田永胜. 人文杂志. 1999(03)
[8]对郭象“独化”论的一种诠释[J]. 康中乾. 中国哲学史. 1998(03)
[9]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J]. 田永胜. 周易研究. 1998(03)
[10]王弼的《老子》解释方法论[J]. 周光庆. 中国社会科学. 1998(03)
本文编号:3196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9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