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庄子之“物”的哲学释义

发布时间:2021-05-26 12:49
  “物”是庄子思想中对于自然论述最具代表性的概念,但庄子之“物”并不仅仅是人之外的客体存在,“人”也包括于“物”之中,忽视“物”即是忽视“人”自身,探讨“物”即是探讨“人”,“物”在庄子哲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凸显。“物”是由“道”生成的,“道”是自本自根,“物”也是依据“道”而存在,故“物”是自在的,“物”与“道”相通为一。但“物”的自在的存在状态却受到了破坏,物性在“人”认识及实践过程中不断丧失,“道”也因为物性的丧失而受到了遮蔽,这也是庄子之所以不遗余力的强调“物”的重要原因。“物”的本性的丧失致使“物”与“物”相互冲突,这就需要对“物”自身进行反思,恢复“物”的本性,这是“物”的自我拯救,也即是自为。由此,“物”在庄子思想中是双重性的存在,“物”的双重性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第一部分。“物”的双重性也使得“物”在庄子思想中具有双重涵义。本然存在的“物”是与“道”通一的存在,这种状态下“道”与“物”没有界限,也就不会有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划分。但是“物”的本性的丧失使得“物”与“道”隔绝开来,其形而下的属性也由此凸显。“物”恢复本性的过程其实也是回归到自在的存在,也即是形而下状态的“物”向“道”...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问题和思路
    (一) 选题缘起:关于庄子之“物”的问题提出
    (二) 论述思路
一、 庄子哲学中“物”的双重性
    (一) “物”的自在性:“物”的生成与存在
        1.“物”的生成:通天下一气
        2.“物”的存在:万物固将自化
    (二) “物”的自为性:物之本性的丧失与恢复
        1.丧己于物
        2.何以谓之人
二、 “物”在庄子哲学中含有的双重涵义
    (一) 道的形而下的实践者
        1.凡有貌象声色者
        2. 与道相辅而行
    (二) 形而上的道的显现者
        1.乘物以游心
        2.登假于道者
三、 “物”的自在与自为的沟通:通往逍遥的超越进路
    (一) 吾丧我
    (二) 齐万物
    (三) 道通一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经典原著类
    二、 专家著作类
    三、 期刊文章类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哲学之真实建立——以《老子》第25章“周行而不殆”为核心论老子之道物[J]. 李若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2]庄子“吾丧我”义解[J]. 罗安宪.  哲学研究. 2013 (06)
[3]庄子与郭象——从《逍遥游》《齐物论》及郭注谈起[J]. 冯达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4]“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论章太炎“齐物”哲学的形成及其意趣[J]. 张志强.  中国哲学史. 2012(03)
[5]人、物之间 理解《莊子》哲学的一个关键[J]. 陳少明.  中国文化. 2011(02)
[6]海德格尔与老庄论物之意义[J]. 夏绍熙.  理论导刊. 2009(04)
[7]物的到来如何可能?——中国传统思想世界中“物”及其通达[J]. 贡华南.  人文杂志. 2007(02)
[8]以艺进道:庄子的独特个性[J]. 刁生虎.  兰州学刊. 2006(04)
[9]试论先秦道家的“道物无际”观[J]. 陈霞.  哲学研究. 2006(02)
[10]读庄献疑——《齐物论》“莫若以明”新解[J]. 吴根友.  中国哲学史. 2005(04)



本文编号:3206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06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