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孔子“恕道”思想及其今世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6 18:39
  “恕道”思想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精华,它一直贯穿于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作为仁道之方,成为了为人处世之道。“恕”字虽然不是孔子首次提出和使用的,却是由孔子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地位提高并使其体系化的。孔子把“恕”誉为“一以贯之”之道、“终身行之”之道。所谓“恕”,就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实现了己与人的统一,这是对人的关注,也是对人格尊严的关注,标志着人类道德生活的某种自觉。孔子的“恕”作为仁道最基本的践行方法,其内在旨趣就是使人的由己及人达到道德人格的理想境界,成为道德人,以实现“和”的盛况。孔子的“恕”不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闪耀着光辉,在当代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特别是作为社会转型期道德重建的切入点来讲,更是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系统研究了孔子“恕道”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了“恕道”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论依据及其它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进而探讨了“恕道”在国际国内的今世价值。本文共分了三个层次:第一部分,分析了“恕道”思想的历史背景。立足于春秋末年的社会现状,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考察了“恕道”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第...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界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孔子“恕道”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 “恕道”思想产生的社会物质条件
    (二) “恕道”思想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三) “恕道”思想产生的社会思想条件
二、孔子“恕道”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
    (一) 孔子“恕道”思想的基本内容
        1. 何谓恕道
        2. “恕道”和“忠道”的关系
    (二) 孔子“恕道”思想的理论依据
        1. 孔子关于“人”的发现
        2. 孔子的“贵和”思想
    (三) 孔子“恕道”思想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
        1. “恕道”思想是孔子“仁道”思想的底线标准
        2. “恕道”思想是孔子“仁道”思想的践行方法
三、孔子“恕道”思想的今世价值
    (一) 孔子“恕道”思想是处理国际事务的道德金规则
        1. “恕道”思想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背景下和平发展的需要
        2. “恕道”思想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良性竞争的需要
        3. “恕道”思想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和谐共处的需要
    (二) 孔子“恕道”思想是当前我国社会个体道德的底线
        1. “恕道”思想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底线伦理
        2. “恕道”思想是社会转型期道德重建的切入点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道德重建之路[J]. 崔淳.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09)
[2]浅谈忠恕之道的伦理内涵[J]. 王名扬.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4)
[3]哲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道德重建问题研究[J]. 周静.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5)
[4]孔子的“忠恕之道”与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J]. 黄小娟.  前沿. 2009(07)
[5]忠恕之道的理论内蕴对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J]. 伊丽娜.  世纪桥. 2009(11)
[6]新时期中国青年一代的道德重建[J]. 张元奎.  职业技术. 2008(07)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而上重建——兼论孔子的“忠恕之道”[J]. 王志国.  沧桑. 2008(02)
[8]儒家忠恕之道的语义分析与现代阐释[J]. 左亚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9]引导当代社会道德重建的新思路——评析《优良道德论》[J]. 唐代兴.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10]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伦理价值[J]. 张渝.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博士论文
[1]儒家恕道思想研究[D]. 王汉苗.曲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06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06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