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持敬”说读解
发布时间:2021-05-26 21:02
从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理学把心性问题作为自己的理论核心,体现了它从人的心性之中发掘成人之道的内在根据,比传统儒学更加强调道德自律和道德主体性的思想特征。这表现在教育方法论问题上,就是“持敬”说的形成。朱熹的“持敬”说是正统理学的典型代表。以往的教育思想史研究对于这一问题的阐述,或语焉不详,或浅尝辄止,没有充分揭示这一思想的特定理论内涵及其意义。本文拟从教育哲学的视野,在历史渊源、理论内涵、历史作用、现代意义等几个方面,对朱熹的“持敬”说进行梳理、界定和评价。 “敬”的观念起源于周人对“天命靡常”而引发的忧患意识。对天命的敬畏开启了周人的道德自觉。在对天命的虔诚信仰中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为孔子所重视,因此,孔子也很重视持敬的道德修养。至北宋中期,程颢、程颐使持敬成为儒家心性修养的一种根本功夫。二程之后,从北宋到南宋,持敬说沿着两个方向传习下来:一是从程门弟子杨时经罗从彦到李侗的主静路线,一是从程门弟子谢良佐经胡宏至张拭的动察路线。朱熹在扬弃前人持敬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其集理学之大成的“持敬”说。对于“敬”之字意,从二程至其弟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在继承前辈诸说的基础上...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持敬”说的历史渊源
二、 朱熹“持敬”说的形成
三、 朱熹“持敬”说的内涵
(一) “敬”之涵义
(二) 持敬之作用
(三) 敬畏与和乐
四、 朱熹“持敬”说的历史影响
五、 朱熹“持敬”说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朱子学与朱熹哲学修养方法之比较[J]. 郭振香. 安徽大学学报. 1999(04)
[2]退溪的“敬”论与朱熹的主敬思想[J]. 张闰洙. 中国哲学史. 1998(01)
本文编号:3207062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持敬”说的历史渊源
二、 朱熹“持敬”说的形成
三、 朱熹“持敬”说的内涵
(一) “敬”之涵义
(二) 持敬之作用
(三) 敬畏与和乐
四、 朱熹“持敬”说的历史影响
五、 朱熹“持敬”说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朱子学与朱熹哲学修养方法之比较[J]. 郭振香. 安徽大学学报. 1999(04)
[2]退溪的“敬”论与朱熹的主敬思想[J]. 张闰洙. 中国哲学史. 1998(01)
本文编号:3207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0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