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日本武士道精神
发布时间:2021-06-01 19:29
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确立、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各个时期的武士阶层的思想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与日本的尚武精神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武士道精神,主要包括"义""勇"观、正"仁"义、观其"礼"、"忠"为本。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存在于武士阶层之中的武士精神迅速蔓延到日本的各个阶层,成为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种文化力量和精神支撑。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2020,(09)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儒学的日本化
二、武士道精神的形成
三、儒家文化与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融合发展
(一)“义”“勇”观
(二)正“仁”义
(三)观其“礼”
(四)“忠”为本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日本民族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J]. 陶婧. 才智. 2018(03)
[2]儒家思想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影响[J]. 胡金越,周新煜,刘永岚. 才智. 2017(14)
[3]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儒家思想的元素[J]. 王舒婷. 新西部(理论版). 2015(13)
[4]日本“武士道”的发展阶段及结构特征[J]. 王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5]小议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对武士道的再建构[J]. 邓太玲.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6]日本武士道论视野中的中国儒学[J]. 唐利国. 世界历史. 2014(01)
[7]儒学的异化——日本武士道批判[J]. 张俊波. 船山学刊. 2010(01)
[8]对日本武士道的文化诠释[J]. 李海涛. 东疆学刊. 2008(01)
[9]论日本武士道对儒学的异化[J]. 梅杏根.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2)
[10]日本武士道的演变及其理论化[J]. 王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硕士论文
[1]论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中的武士道精神[D]. 杨洋.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9
[2]论神道教与武士道的演变源流及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D]. 张琦.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
[3]日本武士道的产生及其对儒学的异化[D]. 张俊波.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0012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2020,(09)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儒学的日本化
二、武士道精神的形成
三、儒家文化与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融合发展
(一)“义”“勇”观
(二)正“仁”义
(三)观其“礼”
(四)“忠”为本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日本民族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J]. 陶婧. 才智. 2018(03)
[2]儒家思想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影响[J]. 胡金越,周新煜,刘永岚. 才智. 2017(14)
[3]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儒家思想的元素[J]. 王舒婷. 新西部(理论版). 2015(13)
[4]日本“武士道”的发展阶段及结构特征[J]. 王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5]小议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对武士道的再建构[J]. 邓太玲.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6]日本武士道论视野中的中国儒学[J]. 唐利国. 世界历史. 2014(01)
[7]儒学的异化——日本武士道批判[J]. 张俊波. 船山学刊. 2010(01)
[8]对日本武士道的文化诠释[J]. 李海涛. 东疆学刊. 2008(01)
[9]论日本武士道对儒学的异化[J]. 梅杏根.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2)
[10]日本武士道的演变及其理论化[J]. 王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硕士论文
[1]论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中的武士道精神[D]. 杨洋.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9
[2]论神道教与武士道的演变源流及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D]. 张琦.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
[3]日本武士道的产生及其对儒学的异化[D]. 张俊波.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0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1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