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纳斯的“他者”之思和佛学中的“无我”之见
发布时间:2021-06-06 04:22
什么是他者?如何面对他者?是哲学、伦理学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列维纳斯"他者"理论和佛学中的"无我"学说,都是以破除本体论之意义上的实在"自我"为起点,推导出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原则。文章从理论渊源、逻辑路径、自我观、自我与他者关系、道德实践诉求等方面比较并辨析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和佛学的"无我"学说。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是一种为他人的哲学,他者居于伦理学的首要地位,自我的主体性通过面对他者而构建,进而成为对他人无条件负责的伦理主体。佛学的"无我"学说消除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差别,甚至否认了实体的"我",强调放下分别心、破除我执,主张众生平等。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是一种具有深远的犹太教智慧的哲学,而佛学中的"无我"学说是一种带有佛学思辨性的宗教伦理思想。两种学说都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多元存在的包容,它们在伦理诉求和道德实践要求上不谋而合。两者所注重的对他者的关注和"克己利他"的伦理观,对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建设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实践价值。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19(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孔孟仁爱和佛教慈悲之比较及其现实意义[J]. 霍进凤.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2]从“自我”到“他者”——他者伦理的中心转移[J]. 吴先伍. 兰州学刊. 2016(03)
[3]论勒维纳斯的他者理论[J]. 张浩军. 世界哲学. 2015(03)
[4]他人的脸: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思想中两种类型的哲学[J]. 理查德·A.柯亨,俞宣孟. 哲学分析. 2014(03)
[5]佛教自我观:假我、无我与真我的统一[J]. 刘佳明,郑发祥. 宜宾学院学报. 2013(09)
[6]“儒道佛”·“生活世界”与其相关的“意义治疗”[J]. 林安梧.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7]论佛教伦理道德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程超. 改革与开放. 2011(02)
[8]自我与我执——浅谈佛教之无我[J]. 王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9]简论佛教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J]. 张怀承. 伦理学研究. 2006(05)
[10]另一种主体性——列维纳斯的我他之辨与伦理学[J]. 顾红亮. 天津社会科学. 2005(04)
硕士论文
[1]“他者”在列维纳斯哲学中的地位及意义[D]. 项明祥.贵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13596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19(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孔孟仁爱和佛教慈悲之比较及其现实意义[J]. 霍进凤.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2]从“自我”到“他者”——他者伦理的中心转移[J]. 吴先伍. 兰州学刊. 2016(03)
[3]论勒维纳斯的他者理论[J]. 张浩军. 世界哲学. 2015(03)
[4]他人的脸: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思想中两种类型的哲学[J]. 理查德·A.柯亨,俞宣孟. 哲学分析. 2014(03)
[5]佛教自我观:假我、无我与真我的统一[J]. 刘佳明,郑发祥. 宜宾学院学报. 2013(09)
[6]“儒道佛”·“生活世界”与其相关的“意义治疗”[J]. 林安梧.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7]论佛教伦理道德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程超. 改革与开放. 2011(02)
[8]自我与我执——浅谈佛教之无我[J]. 王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9]简论佛教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J]. 张怀承. 伦理学研究. 2006(05)
[10]另一种主体性——列维纳斯的我他之辨与伦理学[J]. 顾红亮. 天津社会科学. 2005(04)
硕士论文
[1]“他者”在列维纳斯哲学中的地位及意义[D]. 项明祥.贵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13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1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