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学的“名实观”
发布时间:2017-04-23 19:11
本文关键词:先秦哲学的“名实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旧秩序已经灭亡,新秩序尚未建立,先秦的思想家们围绕“名”“实”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辩,力图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各自所认可的社会模型,从而使社会混乱的政治生活重新走向一统,后人将这一时期的论辩称之为“名辩之学”。本文希望扩展近代学者在传统上对于“名辩之学”的研究维度(逻辑学、语言学),通过分析儒墨道三家显学的“名实观”而考察出三家的社会模型,并在这个过程达成以下讨论:(1)儒家的仁爱政治放在社会现实中的时候是否有哲理可依?还是说仁爱政治仅仅只是一个道德上的幻想?(2)墨家超前的功利主义在现实社会政治中能否实现或已经实现?还是说墨家的主张只能是一种预设和希望?(3)道家否定名言的出世思想能否为现实的社会政治所用?还是说其只能作为个人在道德生活中的内在超越?——在个考察的过程中,本文力图使儒墨道三家呈现出一个彼此论辩的状态,从而在文本上重演“名辩”,于此基础上进行哲学分析
【关键词】:名实 实在世界 相印 占有 流动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绪论5-7
- 第一章 先秦“名辩”之学与其社会背景7-12
- 第一节 名学、辩学7-8
- 第二节 名辩之学8-9
- 第三节 诸子“名辩之学”的目的9-12
- 第二章 逻辑与认识论视角下的儒墨道三家之“名”“实”12-28
- 第一节 必也正名13-17
- 第二节 实不必名17-21
- 第三节 名可名非常名21-28
- 第三章 从儒墨道三家的社会理想看其“名之实”28-48
- 第一节“仁爱”的社会:“仁”的名与实29-34
- 第二节“兼爱”的社会:“尚同”的名与实34-41
- 第三节 无神的秩序:“道莅天下”的名与实41-48
- 结语48-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一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保亚;语言哲学的文本解释与结构解释——从虚拟语态看中西方哲学思维取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徐阳春;;先秦名实之辩的语言哲学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3 李洪儒;;西方语言哲学批判——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七[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4 宫媛;;“礼仁”思想观照下的孔子语言哲学观探微[J];新疆社科论坛;2010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先秦哲学的“名实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