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董仲舒“三纲”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9 09:39
  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发展,其中“三纲”思想的影响尤为深刻,至今仍影响着现代中国社会。“三纲”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包括“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等伦理道德。“三纲”有其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即天道观、人道观、天人关系理论以及自然神目的论。整体而言,“三纲”的思想特点呈现形而上的状态,以“阳尊阴卑”的“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等带有辩证色彩的思想进行体系的构建。基于此,神性、线性、类比、辩证思维才会同时存于“三纲”。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董仲舒“三纲”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与理论依据
    2.1 董仲舒“三纲”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依据
        2.1.1 从“承秦之弊”到“文景之治”
        2.1.2 从“萧规曹随”到“汉武新政”
        2.1.3 从“法老杂用”到“尊儒重文”
    2.2 董仲舒“三纲”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
        2.2.1 “自然神”本体论
        2.2.2 “阳尊阴卑”的天道观
        2.2.3 “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的人道观
        2.2.4 “天人合一”的天人观
        2.2.5 “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目的论
3 董仲舒“三纲”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3.1 “三纲”的基本涵义
        3.1.1 “君为臣纲”
        3.1.2 “父为子纲”
        3.1.3 “夫为妻纲”
    3.2 “三纲”之间的关系
        3.2.1 基础化“父为子纲”的倾向
        3.2.2 目的化“君为臣纲”的倾向
        3.2.3 手段化“夫为妻纲”的倾向
    3.3 “三纲”思想的伦理目标
        3.3.1 强化家族伦理制度
        3.3.2 巩固封建等级制度
        3.3.3 维护国家“大一统”
4 董仲舒“三纲”伦理思想的思维特点
    4.1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神性思维表现
    4.2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线性思维方式
    4.3 “人副天数”的类比思维运用
    4.4 “物必有合”的辩证思维体现
5 董仲舒“三纲”伦理思想的现代反思
    5.1 社会风尚“平等互动”
    5.2 亲子伦理“互尊互爱”
    5.3 夫妻道德“互信互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陈寅恪、贺麟论“三纲”的现代意义及其反思[J]. 吴根友.  孔子研究. 2015(02)
[2]儒家“三纲”伦理的现代反思[J]. 欧阳辉纯.  孔子研究. 2015(01)
[3]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评析[J]. 邹顺康.  道德与文明. 2014(06)
[4]儒家领导哲学“三纲”新解[J]. 王雷.  黑龙江史志. 2014(19)
[5]吴虞对封建三纲思想的批判[J]. 王向清,吴斌.  学习论坛. 2014(02)
[6]“三纲五常”中的精华与糟粕[J]. 刘立夫,李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7]从汉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谈当时女性[J]. 孙桂燕.  兰台世界. 2013(24)
[8]三纲与中国古代王权的合法性建构[J]. 徐燕斌.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9]“三纲”思想的内涵、发明权和产生历史时期析辨[J]. 孙景坛.  南京社会科学. 2013(01)
[10]对“三纲”之本义的辨析与评价——与方朝晖教授商榷[J]. 李存山.  天津社会科学. 2012(01)

博士论文
[1]“人道”与“孝道”-儒家核心伦理的省察[D]. 王丽珍.南开大学 2014
[2]董仲舒春秋学研究[D]. 黄铭.复旦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D]. 蒋雪群.湖北大学 2012
[2]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 沈冬香.西南大学 2010
[3]三纲六纪在《白虎通》中的地位[D]. 张运生.兰州大学 2008
[4]董仲舒《天人三策》研究[D]. 张举英.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37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37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8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