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马尔库塞主体理论
本文关键词: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马尔库塞主体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主体”问题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理论主题之一。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和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之一,在继承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并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理解和分析当代人的生存处境中,阐发了其主体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本文首先考察了西方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主体理论,在厘清主体理论的历史沿革基础上,指出马尔库塞的主体理论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主体理论,在于马尔库塞对于现实的人的生存境况的关注,是结合对其心理状况的关注与分析为主的。以马尔库塞如何利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为主要的理论资源,本文着重考察和分析了马尔库塞在精神分析视域下的主体理论,指出马尔库塞用“无意识理论”和“人格理论”,重新解释了人作为主体的合理性;用“本能”替换马克思的“实践”,解释了何为主体的人的本质;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运用到对主体现实境遇的分析中,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原则”对主体造成的压抑和异化;沿着他自己所构建的主体理论之径,进而探讨了恢复人的主体性的可能性,并提出“审美革命”和“心理革命”的新革命方案。以辩证分析的视角为基础,本文对马尔库塞的主体理论进行了评价,指出马尔库塞立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致力于将主体问题置于精神分析视域下的理论,拓展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探讨视域,丰富了社会革命的内容,尤其是他对被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忽略的人的心理领域的关注,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理论。但是,马尔库塞的主体理论,又有空想主义的浪漫色彩和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他基于人性、人的本质而阐发的主体理论,在凸显人作为主体的同时,因其浓厚的人本主义特质而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词】:主体 主体性 精神分析学 异化 解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712.5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6
- 第一节 研究意义10-11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第三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特点14-16
- 第一章 马尔库塞主体理论的时代背景16-25
- 第一节 社会背景17-19
- (一) 两次世界大战的伤痛与反思17-18
- (二) 西方社会的“文化危机”18-19
- 第二节 理论背景19-25
- (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渗透19-20
- (二)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吸取20-21
- (三)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介入21-22
- (四) 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影响22-25
- 第二章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主体框架:马尔库塞的人格观25-33
- 第一节 二元心理结构与三分人格结构25-29
- 第二节 人格是主体构建的基础29-31
- 第三节 从逻各斯到爱洛斯:非理性主体的重建31-33
- 第三章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主体实质:马尔库塞的本能论33-39
- 第一节 向生与向死:主体的生本能与死本能33-35
- 第二节 枷锁之中的本能:多重原则与结构变化35-37
- 第三节 从社会批判到心理批判:革命新战场的开辟37-39
- 第四章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主体境遇:马尔库塞异化论39-47
- 第一节 异化根源于人的本能被额外压抑39-41
- 第二节 质的下降、量的缩小:爱欲的异化41-43
- 第三节 劳作的机械化与占有的片面化:劳动的异化43-45
- 第四节 缺乏实践的精神分析:异化分析的非科学性45-47
- 第五章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主体回归:马尔库塞的解放论47-54
- 第一节 爱欲解放:主体解放的至上目标47-49
- 第二节 审美革命:主体解放的现实途径49-52
- 第三节 精英艺术家的乌托邦:主体解放的浪漫主义构想52-54
- 第六章 马尔库塞精神分析视域下的主体理论评析54-61
- 第一节 主体理论的理论特色54-57
- (一) 弥赛亚意识和乌托邦浪漫54-55
- (二) 贯穿始终的矛盾性55-57
- 第二节 主体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局限57-61
- (一) 理论价值:异化探讨的深化和革命学说的丰富57-58
- (二) 理论局限:从彰显主体到背弃历史唯物主义58-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6
- 后记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良滨;马尔库塞的社会文化批判观[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2 周金华;马尔库塞否定的辩证法及其历史命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周金华;论马尔库塞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构[J];江汉论坛;2002年03期
4 张和平;马尔库塞批判社会理论的哲学基础探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陶淑兰;马尔库塞的艺术功能论述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夏鑫;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结合——论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思想的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和平;;论马尔库塞的劳动概念[J];求索;2005年12期
8 杨晓莲;;消费时代与建构现代新感性——从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谈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廖妍南;;主体性视野下的马尔库塞“人的异化”理论[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文喜;于艳秋;邱心凯;;简述马尔库塞第三条道路思想[J];学术交流;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丁国旗;;寻找“新感性”——马尔库塞“新感性”的诸种形式[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3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皖毅;;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5 陶渝苏;;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变形——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及其意义[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世界哲学大会原主席、美国普渡大学哲学系教授 威廉·麦克布莱德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吴昕炜 张萌;马尔库塞与美国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田志伟;文化产业是关于灵魂的产业[N];辽宁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杨;寻求现象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D];复旦大学;2012年
4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马尔库塞的“理性”概念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伟;马尔库塞美育思想初探[D];贵州大学;2009年
3 谢珊珊;马尔库塞论新感性的解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军;论马尔库塞与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之差异[D];宁波大学;2011年
5 叶娌燕;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素珍;马尔库塞人学观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7 陈沫;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蒋艳;马尔库塞的技术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赵东梅;马尔库塞的“单面社会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丽萍;马尔库塞革命理论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马尔库塞主体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