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与现实价值
发布时间:2021-06-25 00:41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准确理解“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哲学上对人本主义进行了分析,即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人本思想产生的历史源流,辨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理论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异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发展轨迹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前人的超越。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的发展基础上,辨识中国共产党结合国内、国际及整个人类发展实际提出的“以人为本”中的“本”的涵义、以及“以人为本”中的“人”的含义,尤其是作为完整命题的“以人为本”当代哲学内涵。再次,理清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的思维方式、执政理念等的转换与升华,由物本向人本的转换;由手段向手段与目的统一的转换;由民本向人本的转换;由重阶段性目标向阶段性和最终目标统一的转变。最后,探究“以人为本”战略思想的现实价值,即从理论上来说,表明执政理念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转向的真正开始。从而进...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人本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探源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二、中国“人本思想”的历史追寻
三、新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第二节 西方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人本主义思想理论雏形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
三、18-19 世纪的人本主义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第一节 作为科学体系的马克思的人学理论
一、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内涵
二、马克思人学思想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和学科的区别
(一) 人学与唯物史观的区别
(二) 人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三) 人学与科学的人道主义的区别
(四) 人学与伦理学的区别
第二节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实践唯物主义特性
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二、人与人的关系
三、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
第三节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实性
一、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范畴形成和演进的起点
二、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一种最强调人的实践性和能动性的哲学
第三章 “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内涵
第一节 人之为“本”的哲学探析
一、人的哲学本体论意义
二、人的哲学历史观意义
三、人的哲学价值论意义
第二节 人何以为“本”
一、实践确证着人作为现实世界之“本”
二、实践使人成为历史之“本”
三、实践创设了人作为价值之“本”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流派的区别
一、二者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不同
二、二者的价值观不同
三、二者主张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方法不同
第四节 “以人为本”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一、“以人为本”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二、“以人为本”是正确认识历史规律的关键
三、“以人为本”是科学处理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四章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当代实践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一、科学发展观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一切依靠人
三、发展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
四、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节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
第三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
第四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径
一、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四、满足人的需要,尊重人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五、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J]. 卢旺林. 河北学刊. 2006(05)
[2]“以人为本”原则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位置[J]. 黄枬森.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01)
[3]以人为本研究综述[J]. 徐国清. 理论前沿. 2006(02)
[4]康德崇高论的主体性思想[J]. 谢兆树.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5]马克思视域中的以人为本[J]. 张奎良.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03)
[6]“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J]. 张奎良. 哲学研究. 2004(05)
[7]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J]. 邓晓芒. 广东社会科学. 2003(04)
[8]西方人本主义探析[J]. 李映红. 学术论坛. 2003(03)
本文编号:3248143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人本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探源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二、中国“人本思想”的历史追寻
三、新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第二节 西方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人本主义思想理论雏形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
三、18-19 世纪的人本主义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第一节 作为科学体系的马克思的人学理论
一、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内涵
二、马克思人学思想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和学科的区别
(一) 人学与唯物史观的区别
(二) 人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三) 人学与科学的人道主义的区别
(四) 人学与伦理学的区别
第二节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实践唯物主义特性
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二、人与人的关系
三、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
第三节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实性
一、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范畴形成和演进的起点
二、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一种最强调人的实践性和能动性的哲学
第三章 “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内涵
第一节 人之为“本”的哲学探析
一、人的哲学本体论意义
二、人的哲学历史观意义
三、人的哲学价值论意义
第二节 人何以为“本”
一、实践确证着人作为现实世界之“本”
二、实践使人成为历史之“本”
三、实践创设了人作为价值之“本”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流派的区别
一、二者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不同
二、二者的价值观不同
三、二者主张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方法不同
第四节 “以人为本”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一、“以人为本”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二、“以人为本”是正确认识历史规律的关键
三、“以人为本”是科学处理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四章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当代实践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一、科学发展观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一切依靠人
三、发展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
四、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节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
第三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
第四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径
一、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四、满足人的需要,尊重人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五、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J]. 卢旺林. 河北学刊. 2006(05)
[2]“以人为本”原则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位置[J]. 黄枬森.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01)
[3]以人为本研究综述[J]. 徐国清. 理论前沿. 2006(02)
[4]康德崇高论的主体性思想[J]. 谢兆树.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5]马克思视域中的以人为本[J]. 张奎良.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03)
[6]“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J]. 张奎良. 哲学研究. 2004(05)
[7]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J]. 邓晓芒. 广东社会科学. 2003(04)
[8]西方人本主义探析[J]. 李映红. 学术论坛. 2003(03)
本文编号:3248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48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