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形而上学反思与人的现实生命的自觉
发布时间:2021-06-25 15:53
“人是哲学的奥秘”,不同的哲学对人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肇始于笛卡尔的现代主体形而上学对人的理解是抽象化的。那么这种抽象化理解的渊源来自哪里?它在现代社会又有什么现实体现?我们如何克服这种抽象化给人的现实生命带来的困境?这是论文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现代哲学的一种典型的形态,主体形而上学对人的抽象化理解源于主体形而上学与传统形而上学的渊源关系:主体形而上学作为传统形而上学在现代的体现,它沿袭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发问方式,也就是对作为第一原因、最高原理和终极依据的“存在本身”的寻求;因而也沿袭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典型体现就是终极化和实体化,理性化、同一化和科学化。因而主体形而上学也就必然像传统形而上学一样,具有不可摆脱的“抽象性”。正因为沿袭了这种“抽象性”,并且将其嫁接在“主体”之上,因此人的现实生命在主体形而上学视阈内,才显现为一种自因、自足、自律,进而无所需求的“抽象主体”。这种“抽象主体”显然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以“他者”为对象的唯我论。它不仅遮蔽了“他者”,也毁灭了“自身”,最终使得人的现实生命成为不可能。在现实层面上,主体形而上学体现在现代性这一维度上,在这一维度...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1章 传统形而上学与人的现实生命的遮蔽
1.1 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与人的现实生命的遮蔽
1.2 人现实生命的遮蔽:以古希腊及中世纪哲学为个案
1.3 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形而上学本性与人的现实生命的遮蔽
1.4 彰显人的现实生命: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的根本旨趣
第2章 主体形而上学的“唯我论”与“他者”的遮蔽
2.1 “主体性原则”的确立与主体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2.2 主体形而上学的唯我论本质与“他者”的遮蔽
2.3 他者的命运:以胡塞尔的意向性分析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个案
第3章 人的现实生命的虚无化与放逐:主体形而上学与现代性的深层困境
3.1 现代性及其深层困境:作为主体形而上学的现实显现
3.2 作为现代性事件的奥斯维辛与人的现实生命的虚无化
3.3 现代性的自反与主体形而上学的限度
3.4 “意义”的“祛魅”,“主体”的消亡与人的现实生命的放逐
第4章 超越遮蔽与放逐:后“主体形而上学”与人的现实生命的自觉
4.1 人的现实生命的自觉与抽象的人的超越
4.2 从“抽象主体”到丰富、全面的现实生命的自觉
4.3. 生命相互敞开的“共在”与人的遮蔽和放逐的超越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论文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哲学是人幸福生活的仆人[J]. 贺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4)
[2]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J]. 孙正聿. 天津社会科学. 2011(05)
[3]启蒙精神与哲学的当代合法性[J]. 贺来. 哲学研究. 2010(08)
[4]个人责任、社会正义与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J]. 贺来. 哲学动态. 2009(08)
[5]从“形而上学现代性”到“后形而上学现代性”——自由观的哲学反省与范式转换[J]. 贺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6]形而上学的蜕变与思想的开端——论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克服[J]. 孙冠臣. 天津社会科学. 2009(03)
[7]超越启蒙——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J]. 白刚,张荣艳. 理论学刊. 2008(06)
[8]“主体性”观念的反思与意识形态批判[J]. 贺来.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03)
[9]列维纳斯面对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当代哲学关于“存在论”的争论[J]. 叶秀山. 文史哲. 2007(01)
[10]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J]. 贺来. 学术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324949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1章 传统形而上学与人的现实生命的遮蔽
1.1 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与人的现实生命的遮蔽
1.2 人现实生命的遮蔽:以古希腊及中世纪哲学为个案
1.3 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形而上学本性与人的现实生命的遮蔽
1.4 彰显人的现实生命: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的根本旨趣
第2章 主体形而上学的“唯我论”与“他者”的遮蔽
2.1 “主体性原则”的确立与主体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2.2 主体形而上学的唯我论本质与“他者”的遮蔽
2.3 他者的命运:以胡塞尔的意向性分析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个案
第3章 人的现实生命的虚无化与放逐:主体形而上学与现代性的深层困境
3.1 现代性及其深层困境:作为主体形而上学的现实显现
3.2 作为现代性事件的奥斯维辛与人的现实生命的虚无化
3.3 现代性的自反与主体形而上学的限度
3.4 “意义”的“祛魅”,“主体”的消亡与人的现实生命的放逐
第4章 超越遮蔽与放逐:后“主体形而上学”与人的现实生命的自觉
4.1 人的现实生命的自觉与抽象的人的超越
4.2 从“抽象主体”到丰富、全面的现实生命的自觉
4.3. 生命相互敞开的“共在”与人的遮蔽和放逐的超越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论文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哲学是人幸福生活的仆人[J]. 贺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4)
[2]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J]. 孙正聿. 天津社会科学. 2011(05)
[3]启蒙精神与哲学的当代合法性[J]. 贺来. 哲学研究. 2010(08)
[4]个人责任、社会正义与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J]. 贺来. 哲学动态. 2009(08)
[5]从“形而上学现代性”到“后形而上学现代性”——自由观的哲学反省与范式转换[J]. 贺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6]形而上学的蜕变与思想的开端——论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克服[J]. 孙冠臣. 天津社会科学. 2009(03)
[7]超越启蒙——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J]. 白刚,张荣艳. 理论学刊. 2008(06)
[8]“主体性”观念的反思与意识形态批判[J]. 贺来.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03)
[9]列维纳斯面对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当代哲学关于“存在论”的争论[J]. 叶秀山. 文史哲. 2007(01)
[10]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J]. 贺来. 学术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3249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4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