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还原论与媒介哲学:哈曼的“物向本体论”初探
发布时间:2021-07-11 17:40
物质性议题在传播与媒介研究中愈发受到瞩目,但面对不同的理路,始终缺乏对"什么是物"这一问题的论析。"物向本体论"作为在本体论层面处理该问题的重要取径之一,亦鲜有针对性研究。这一源自海德格尔思想传统的哲学论述对整个西方现代哲学和后现代理论逐一批驳,指出用关系、网络、事件、行动、话语、文本、杂交等替换掉"物"的做法具有严重弊端。作为物向本体论的创始人,哈曼主张以"扁平本体论"的视角看待万物,提出"物"的四重结构,及其不可还原为"构成要素"与"影响"的基本原则与界定方式,将"物"自身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意涵凸显出来。此种关于"物"的理解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影响。媒介哲学如何与思辨哲学对话,并对社会理论、实践产生影响,在城市化与新技术浪潮下的中国,亦可从中获得启发。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西方哲学视野下“物”的问题
二、什么是“物”:反还原论下的万物理论再造
三、不可替代之“物”:哈曼的物向本体论工程
四、思辨哲学与媒介哲学:对话、影响、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技作为意识形态”命题的媒介技术哲学反思[J]. 高艺,王金礼. 新闻春秋. 2019(03)
[2]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J]. 章戈浩,张磊. 全球传媒学刊. 2019(02)
[3]“旧相识”和“新重逢”: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媒介(化)研究的未来——一个理论史视角[J]. 戴宇辰. 国际新闻界. 2019(04)
[4]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J]. 刘海龙,束开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5]移动网络时代的城市新时空 传播学视野中的传播与建筑[J]. 孙玮. 时代建筑. 2019(02)
[6]智能媒体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特征转向初探[J]. 李凌燕,徐翔. 时代建筑. 2019(02)
[7]人类、技术与媒介主体性——麦克卢汉、基特勒与克莱默尔媒介理论评析[J]. 吴璟薇,曾国华,吴余劲. 全球传媒学刊. 2019(01)
[8]论传播的物质性:一种媒介理论演化的视角[J]. 丁方舟. 新闻界. 2019(01)
[9]交流者的身体:传播与在场——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J]. 孙玮. 国际新闻界. 2018(12)
[10]媒介技术演进脉络的哲学考察[J]. 吴飞. 新闻记者. 2018(12)
本文编号:3278550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西方哲学视野下“物”的问题
二、什么是“物”:反还原论下的万物理论再造
三、不可替代之“物”:哈曼的物向本体论工程
四、思辨哲学与媒介哲学:对话、影响、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技作为意识形态”命题的媒介技术哲学反思[J]. 高艺,王金礼. 新闻春秋. 2019(03)
[2]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J]. 章戈浩,张磊. 全球传媒学刊. 2019(02)
[3]“旧相识”和“新重逢”: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媒介(化)研究的未来——一个理论史视角[J]. 戴宇辰. 国际新闻界. 2019(04)
[4]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J]. 刘海龙,束开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5]移动网络时代的城市新时空 传播学视野中的传播与建筑[J]. 孙玮. 时代建筑. 2019(02)
[6]智能媒体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特征转向初探[J]. 李凌燕,徐翔. 时代建筑. 2019(02)
[7]人类、技术与媒介主体性——麦克卢汉、基特勒与克莱默尔媒介理论评析[J]. 吴璟薇,曾国华,吴余劲. 全球传媒学刊. 2019(01)
[8]论传播的物质性:一种媒介理论演化的视角[J]. 丁方舟. 新闻界. 2019(01)
[9]交流者的身体:传播与在场——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J]. 孙玮. 国际新闻界. 2018(12)
[10]媒介技术演进脉络的哲学考察[J]. 吴飞. 新闻记者. 2018(12)
本文编号:3278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78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