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孟子孝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20:21
  本文以孟子的孝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孟子孝思想来源的追述来反观孟子孝思想的真正内涵,及其由此而确立的价值体系。本文区别了孝观念和孝思想,并用了大量篇幅去讨论孝观念的起源和演变,以厘清孝观念和孝思想的形成及其根本原因。最终理出一条从母系氏族社会,经历父系氏族社会到夏商奴隶社会再到西周的发展演变路线,孔子的孝思想正是在继承西周孝思想的基础上发挥而来。通过这种历史性的分析,笔者发现孝观念的最初形成以至孝思想的产生,都是源于人之类的求生的意志。这种意志根源于天道生生的“大本”,是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而非人类意识发展的结果,人类正是在这种意志支配下不断进化最终形成了自觉主动的群体意识,进而有了最初的组织和观念意识。之后随着氏族制度不断发展,农业文明的出现,文字的发明,人类渐渐进入文明时代。但即使进入文明时代,历史也是在接续以往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直到孔子的出现,他第一次通过整理过去的文献去主动思考以往的社会制度和经验,虽然这时候,他只能观照到人类自身而不能像孟子那样真正去反思天人关系,但却是在对过往所有经验及文献的思索中洞察出天道生生的根本,并将其反映到人类文明中来进而凝练出了其哲学的重要内...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概念的界定
    二、孝观念的起源和演变
        (一) 关于母系氏族社会
        (二) 关于父系氏族社会
        (三) 夏商时期孝观念的演变
        (四) 西周孝观念的演变及孝思想的产生
第二章 孟子孝思想的内在意蕴
    一、孟子孝思想的渊源
        (一) 孟子学统之考论
        (二) 孔子的孝思想——孟子孝思想的直接来源
    二、孟子孝思想的内容(与孔子孝思想的共同点)
        (一) 敬事父母
        (二) 爱及他人
        (三) 立身以事亲(爱己)
        (四) 孝乃为政之本
    三、浅谈孟子孝思想的生命力
第三章 论孝在孟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一、仁义并举——士君子之终极价值追求
        (一) 死生观念
        (二) 大丈夫精神
    二、性善论的思想史前提
    三、忠孝之别
    四、基于孝思想对孟子思想体系的再认识
第四章 孟子孝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移孝作忠——开宗明义的政治观(以《孝经》为对象)
    二、孟子孝思想在汉唐
    三、孟子孝思想在宋明
    四、孟子孝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 未来文化建设之最根本要素
        (二) 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启示
        (三) 变化当代人之气质
        (四) 人之类在长远未来生存的可能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子思学源辨正[J]. 戚福康,施建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1)
[2]近代学术视野中的子思研究(下)[J]. 干春松.  哲学动态. 2007(09)
[3]近代学术视野中的子思研究(上)[J]. 干春松.  哲学动态. 2007(08)
[4]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论[J]. 郭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6)
[5]孟子“义内”说发微[J]. 徐克谦.  孔子研究. 1998(04)
[6]“仁义”范畴探源——兼论孟子的“仁义”思想[J]. 张奇伟.  社会科学辑刊. 1993(02)
[7]关于周代宗法制度中君统与宗统的关系问题[J]. 陈恩林.  社会科学战线. 1989(02)
[8]关于西周春秋时代宗统与君统关系的探讨[J]. 梁颖.  史学集刊. 1989(01)
[9]论宗法制度[J]. 金景芳.  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 1956(02)



本文编号:3284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84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3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