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本位 据旧开新—钱穆文化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17:50
钱穆的文化观,在其学思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他的子学、经学、理学、清学、史学等研究相互贯通。钱穆从文化学角度,先界定文化是人生大群的生活整体,是民族在历史中形成的大生命,厘定了文化与文明关系,提出了民族、历史、文化三名一体论。他还通过分析文化的七要素和三类型,三重目的和运转机制,建立了一套文化学观念。这成为他认识中国文化的理论框架,也是其文化观的基础理论。钱穆考证了中国文化产生的独特地理环境,揭示中国文化发展的特殊进程,进而阐释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钱穆强调中国文化史,是以道德和政治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史,提出了三阶程论和四阶段论,并指出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人文精神,体现在以道德为中心的人道精神,以融和为特征的民族精神,以自强为主导的历史精神三个方面。中国文化的人道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根本方面,包涵乐观务实的宇宙观、崇善仁爱的人生观、和谐包容的天下观三大内容。钱穆突出说明中国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的文化,取得了可大可久的伟大成绩。他严厉批驳了“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为封建专制文化”的独断论,指出这种观点抹杀了中国文化的合理价值,阻碍了中国文化的正常更新。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钱穆又从...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题目解析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难点、不足与创新点
第一章 钱穆学术思想概貌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
一、时代背景
二、学术渊源
第二节 钱穆的学思历程
一、在新史学风气中考史证经
二、为弘扬民族精神而著史
三、为复兴中国文化而造论
第三节 钱穆主要学术创见
一、子学:开启贯通子学先河
二、经学:以史治经,破除古今文之争
三、理学:化解理气二元,打破朱陆门户
四、清学:考清学渊源,辨清学流变
五、史学: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史学
第二章 钱穆阐释文化学要义
第一节 文化学相关概念与文化学一般方法
一、文化、文明与文化学概念
二、文化相关范畴的判断
三、文化学方法论
第二节 文化阶层、目的与要素
一、人生与文化的三阶层
二、文化三阶层之目的与关系
三、文化七要素
第三节 文化类型与文化更新
一、文化类型、文化特性、文化弱症
二、驳商业文化优于农业文化论
三、文化衰老与文化更新
第三章 钱穆纵览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与精髓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一、中国文化诞生之自然与人文
二、中国文化演进三阶程说
三、中国文化进展四期说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以人道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一) 乐观务实的宇宙观: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二) 崇善仁爱的人生观:尽其在我,个人道德
(三) 和谐包容的天下观:尽人之性,人道本位
二、以融和为特征的民族精神
三、以自强为主导的历史精神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儒学是中国文化主干
二、中国文化“可大可久”
三、驳中国封建专制论
(一) 钱穆的批驳
(二) 对钱穆批驳的反思
第四章 钱穆解诠中西文化的差异
第一节 中西的历史比较
一、中西不同的发展史:自本自根与诸流竞汇
(一) 不同的民族主体
(二) 中西三段历史对比
(三) 中西文化不同的历史观
二、西方文化精神及借鉴:富强的商业资本文化
(一) 西方文化渊源
(二) 西方文化的核心精神
(三) 西方文化的借鉴意义
三、近代中西文化各自的缺陷:“不富强”与“不安足”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要素比较
一、从政治形态审视
二、从经济形态观察
三、从道德与人生深览
四、从宗教与科学省思
五、从文学与艺术透视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差异总述
一、文化类型不同:农业型与商业型
二、心理气质不同:内倾型和外倾型
三、思维模式不同:中和型与偏反型
第五章 钱穆展望中国新文化与世界文化走向
第一节 近代中国文化危机:文化自救与据旧开新
一、中西碰撞,病症急发
二、驳全盘西化论的偏颇
三、文化自救,据旧开新
第二节 中国文化更新:中西会通与儒学本位
一、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关系:中西会通
二、中国文化更新的路向:儒学本位
三、文化更新的方法:培养当代士,做一中国人
第三节 世界文化的走向:多元共处与集异建同
一、批驳中国文化落后论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
三、未来世界可能的新文化:多元共处与集异建同
结语:实践人本学视野下的钱穆文化观
一、实践人本学视野下的钱穆文化学
二、实践人本学视野下的钱穆中西文化观念
三、实践人本学视野下的钱穆中国文化更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结构分析:论马克思与钱穆文化结构论之异同[J]. 李承福,周德丰. 理论与现代化. 2013(06)
[2]论钱穆学术研究的内在理路[J]. 何晓明. 江海学刊. 2013(02)
[3]善心、本心、善性的本体同一与直觉体悟——兼谈宋明诸儒解读孟子“性善论”的方法论启示[J]. 刘学智. 哲学研究. 2011(05)
[4]论钱穆文化民族主义史学思想的形成[J]. 陈勇. 史学理论研究. 2011(02)
[5]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读钱穆《国史大纲·引论》[J]. 杜晓艳.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S1)
[6]钱穆文化观之分析[J]. 康志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03)
[7]钱穆、余英时的章学诚学术思想研究[J]. 徐国利,张笑龙. 史学月刊. 2010(05)
[8]钱穆与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之比较[J]. 王晓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9]现代新儒家与中华民族精神[J]. 杨云香. 河南社会科学. 2009(04)
[10]以小生命融入文化和自然的大生命——钱穆“人生论”初探[J]. 陈泽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06)
博士论文
[1]“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国人”[D]. 魏兆锋.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 刘海静.上海大学 2011
[3]从陈寅恪、钱穆到余英时[D]. 侯宏堂.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 芮宏明.华东师范大学 2004
[5]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 徐国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硕士论文
[1]梁启超钱穆中西文化融合观之比较[D]. 杨可.内蒙古大学 2013
[2]傅斯年、钱穆、郭沫若之史学方法比较研究[D]. 张宇龙.宁夏大学 2013
[3]钱穆《论语新解》研究[D]. 杨华东.西南民族大学 2012
[4]钱穆“士”思想研究[D]. 魏鼎.华侨大学 2012
[5]钱穆历史哲学研究[D]. 姚思泉.江西师范大学 2012
[6]“后五四时代”背景中钱穆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研究[D]. 成雷鸣.山东大学 2012
[7]钱穆史学方法论思想述评[D]. 童延安.曲阜师范大学 2012
[8]钱穆的中国史观[D]. 任永亮.西北大学 2011
[9]论钱穆对“士”精神的认知、坚守与承传[D]. 刘俊.华中师范大学 2011
[10]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 姜虹.辽宁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86180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题目解析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难点、不足与创新点
第一章 钱穆学术思想概貌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
一、时代背景
二、学术渊源
第二节 钱穆的学思历程
一、在新史学风气中考史证经
二、为弘扬民族精神而著史
三、为复兴中国文化而造论
第三节 钱穆主要学术创见
一、子学:开启贯通子学先河
二、经学:以史治经,破除古今文之争
三、理学:化解理气二元,打破朱陆门户
四、清学:考清学渊源,辨清学流变
五、史学: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史学
第二章 钱穆阐释文化学要义
第一节 文化学相关概念与文化学一般方法
一、文化、文明与文化学概念
二、文化相关范畴的判断
三、文化学方法论
第二节 文化阶层、目的与要素
一、人生与文化的三阶层
二、文化三阶层之目的与关系
三、文化七要素
第三节 文化类型与文化更新
一、文化类型、文化特性、文化弱症
二、驳商业文化优于农业文化论
三、文化衰老与文化更新
第三章 钱穆纵览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与精髓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一、中国文化诞生之自然与人文
二、中国文化演进三阶程说
三、中国文化进展四期说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以人道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一) 乐观务实的宇宙观: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二) 崇善仁爱的人生观:尽其在我,个人道德
(三) 和谐包容的天下观:尽人之性,人道本位
二、以融和为特征的民族精神
三、以自强为主导的历史精神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儒学是中国文化主干
二、中国文化“可大可久”
三、驳中国封建专制论
(一) 钱穆的批驳
(二) 对钱穆批驳的反思
第四章 钱穆解诠中西文化的差异
第一节 中西的历史比较
一、中西不同的发展史:自本自根与诸流竞汇
(一) 不同的民族主体
(二) 中西三段历史对比
(三) 中西文化不同的历史观
二、西方文化精神及借鉴:富强的商业资本文化
(一) 西方文化渊源
(二) 西方文化的核心精神
(三) 西方文化的借鉴意义
三、近代中西文化各自的缺陷:“不富强”与“不安足”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要素比较
一、从政治形态审视
二、从经济形态观察
三、从道德与人生深览
四、从宗教与科学省思
五、从文学与艺术透视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差异总述
一、文化类型不同:农业型与商业型
二、心理气质不同:内倾型和外倾型
三、思维模式不同:中和型与偏反型
第五章 钱穆展望中国新文化与世界文化走向
第一节 近代中国文化危机:文化自救与据旧开新
一、中西碰撞,病症急发
二、驳全盘西化论的偏颇
三、文化自救,据旧开新
第二节 中国文化更新:中西会通与儒学本位
一、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关系:中西会通
二、中国文化更新的路向:儒学本位
三、文化更新的方法:培养当代士,做一中国人
第三节 世界文化的走向:多元共处与集异建同
一、批驳中国文化落后论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
三、未来世界可能的新文化:多元共处与集异建同
结语:实践人本学视野下的钱穆文化观
一、实践人本学视野下的钱穆文化学
二、实践人本学视野下的钱穆中西文化观念
三、实践人本学视野下的钱穆中国文化更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结构分析:论马克思与钱穆文化结构论之异同[J]. 李承福,周德丰. 理论与现代化. 2013(06)
[2]论钱穆学术研究的内在理路[J]. 何晓明. 江海学刊. 2013(02)
[3]善心、本心、善性的本体同一与直觉体悟——兼谈宋明诸儒解读孟子“性善论”的方法论启示[J]. 刘学智. 哲学研究. 2011(05)
[4]论钱穆文化民族主义史学思想的形成[J]. 陈勇. 史学理论研究. 2011(02)
[5]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读钱穆《国史大纲·引论》[J]. 杜晓艳.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S1)
[6]钱穆文化观之分析[J]. 康志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03)
[7]钱穆、余英时的章学诚学术思想研究[J]. 徐国利,张笑龙. 史学月刊. 2010(05)
[8]钱穆与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之比较[J]. 王晓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9]现代新儒家与中华民族精神[J]. 杨云香. 河南社会科学. 2009(04)
[10]以小生命融入文化和自然的大生命——钱穆“人生论”初探[J]. 陈泽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06)
博士论文
[1]“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国人”[D]. 魏兆锋.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 刘海静.上海大学 2011
[3]从陈寅恪、钱穆到余英时[D]. 侯宏堂.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 芮宏明.华东师范大学 2004
[5]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 徐国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硕士论文
[1]梁启超钱穆中西文化融合观之比较[D]. 杨可.内蒙古大学 2013
[2]傅斯年、钱穆、郭沫若之史学方法比较研究[D]. 张宇龙.宁夏大学 2013
[3]钱穆《论语新解》研究[D]. 杨华东.西南民族大学 2012
[4]钱穆“士”思想研究[D]. 魏鼎.华侨大学 2012
[5]钱穆历史哲学研究[D]. 姚思泉.江西师范大学 2012
[6]“后五四时代”背景中钱穆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研究[D]. 成雷鸣.山东大学 2012
[7]钱穆史学方法论思想述评[D]. 童延安.曲阜师范大学 2012
[8]钱穆的中国史观[D]. 任永亮.西北大学 2011
[9]论钱穆对“士”精神的认知、坚守与承传[D]. 刘俊.华中师范大学 2011
[10]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 姜虹.辽宁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86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8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