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先秦至汉儒家天论新探

发布时间:2021-07-29 13:39
  从内容上看,儒家的天论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以天为形上本体的的哲学学说和以祭天、事天为核心的宗教学说。正如儒家学说是一个内在完整、统一的思想体系,儒家天论的这两大部分内容也是相融合统一的。其交汇之点即天的生生功能以及由此催生出的敬天观念,这是天论两大部分学说的共同根基。统观历代儒家的祭天、事天的宗教学说,其中有三个主线:(1)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故而应当“事天如事父”,祭天是王者执子礼、敬天父、尽孝道的表现和义务。(2)报答天覆育万物的生生功德,祭天是返本报始的感恩、钦崇之情的礼仪化表达。(3)强调对天道的顺应和效法。前两点与祖先崇拜的心理、情感基础是完全相同的,敬天实际上是将天作为始祖来尊奉,敬天实际上是崇祖的另一种表达,其内涵完全来自于祖先崇拜,因此敬天与崇祖二而一、一而二,敬天即崇祖、崇祖即敬天。顺天和法天原则说明古人眼中的天道并不是纯粹的自然规律,而是带有某种神圣的意味。更为关键的是,古代的孝道中,顺承父母是核心的美德和义务,而在将天父化后,同时强调对天道的顺法,这种态度与孝道的原则如出一辙。这更加说明古代敬天思想的内涵来自祖先崇拜。而祖先崇拜又是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宗法社会所孕育出...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综述
    一、 文献综述
    二、 本文的缘起、思路、目的和创新
导论
    一、 引言
    二、 敬天思想之内涵:祖先崇拜
    三、 敬天思想之根源:自然崇拜
第一章 儒家天论的前奏:前孔子时期
    一、 从“帝”到天的转变
    二、 《尚书》、《诗经》中的疑天、怨天思想
    三、 从天命到天道
    四、 《左传》、《国语》中的天道观
第二章 孔子
    一、 人文主义厘定
    二、 宗法人文主义
    三、 孔子的天论
第三章 孟子
    一、 生之谓性
    二、 训命之天
    三、 圣人与天道
    四、 天道的宗法内涵
第四章 荀子
    一、 享祭之天
    二、 神道之天
    三、 礼与天道之同构
    四、 礼由天出
    五、 尾言
第五章 《礼记》
    一、 乐由天作,礼由地制
    二、 顺因以时
    三、 就正以方
    四、 象物以制礼与敬天之变
    五、 对礼以顺天的理论探讨
第六章 董仲舒
    一、天和元
    二、 郊祭理论
    三、 天人同类
    四、 天人感应
第七章 王充
    一、 元气生成论
    二、 神学命定论
    三、 天道自然观
结论
参考文献(实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董仲舒天人关系的思想史意义[J]. 丁为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2]“生而知之”辨[J]. 杜汉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天的崇拜与民本主义——论儒教民本意识的来历与本质[J]. 卿文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4]“人文主义”与“宗教”——对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儒家人文主义的反思[J]. 刘昕岚.  中国文化研究. 2004(04)
[5]孔子之精神境界论[J]. 黄玉顺.  孔子研究. 2002(04)
[6]孔子的“生而知之”辩议[J]. 马贤伟.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2(03)
[7]中国古代宗教在儒家中的理性化及其限制[J]. 游斌.  湖南社会科学. 2002(02)
[8]孟子以及儒家的“事天”说——评《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J]. 李申.  孔子研究. 2002(02)
[9]谈礼[J]. 金景芳.  历史研究. 1996(06)
[10]董仲舒的天论再探[J]. 王永祥.  河北学刊. 1995(04)



本文编号:3309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09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