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与中国现代性构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4:1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与中国现代性构建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视阈出发,在回溯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所坚持的思想方针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现代性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首先分析了现代性的源起,对现代性的概念做出阐释,揭示出现代性作为一般的类的存在所具有的自身特征及其内在的张力,揭露现代性的内在张力演进成为现代性危机;从梳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切入,确定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思想的基本论域和理论主题。借以文本梳理和挖掘,阐发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哲学革命-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出场路径,即新世界观萌芽预示着新现代性视阈的生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对启蒙理性意识形态的批判与扬弃、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对资本逻辑的核心批判。具有总体性,内生性,辩证性,实践性和阶级性五大特征,指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实质即超越替代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勾勒出马克思现代性的超越替代方案及其中国化的当代面向。与此同时,在这个逻辑视角下,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现代性构建实践进程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在遵循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方法论原则下,试图对中国现代性构建做出一些探讨,提出了中国现代性构建的困境、原则、理路,即尊重现代精神,发展现代文明;树立边界意识,区分中国现代性危机的具体表现;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保障人的价值实现和人自由全面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驱动,注重生态环境资源均衡;立足全球视野,进一步对外开放,增强国际事务影响力,进一步彰显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对于中国现代性构建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 现代性批判 中国现代性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0-11
  • 1.2 研究综述11-13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13-16
  • 第2章 现代性及其品格特征与内在张力16-24
  • 2.1 语源学层面上的现代性概念16-17
  • 2.2 现代性的界说17-18
  • 2.3 现代性作为范畴(Category of being)的规定性18-19
  • 2.4 现代性的品格特征及其内在张力19-24
  • 2.4.1 启蒙主义的理性限度和内在矛盾19-20
  • 2.4.2 自我确认的主体性及其弊病20-22
  • 2.4.3 世界历史世俗化与地方全球化悖论22-24
  • 第3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思想透视:出场、内容、原则24-40
  • 3.1 一个“在场”的思想主题--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事实审视24-29
  • 3.1.1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缺席”的思想史境遇24-26
  • 3.1.2 伴随哲学革命的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出场路径26-29
  • 3.2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主要内容29-33
  • 3.2.1 对启蒙主义的理性的批判与扬弃29-31
  • 3.2.2 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制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31-32
  • 3.2.3 对资本逻辑的核心批判32-33
  • 3.3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原则33-36
  • 3.3.1 总体性33-34
  • 3.3.2 内生性34
  • 3.3.3 辩证性34-35
  • 3.3.4 实践性35
  • 3.3.5 阶级性35-36
  • 3.4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实质36-40
  • 3.4.1 将现代性“元叙事”价值从资本主义外壳中剥离出来36
  • 3.4.2 超越和替代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真正“人向人的复归”36-37
  • 3.4.3 设想落后国家可以实现跨越,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性37-40
  • 第4章 马克思的现代性替代方案及其中国化的历史亲缘40-44
  • 4.1 马克思的现代性替代方案40-42
  • 4.1.1 存在资本主义之外的另一种现代性40-41
  • 4.1.2 内在的超越出路: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41-42
  • 4.2 马克思现代性替代方案与中国的现代性构建历史的具体的统一42-44
  • 第5章 中国现代性构建的历史发展44-50
  • 5.1 重叠的困境:中国现代性的构建与西方现代性的普世化遭遇44-47
  • 5.1.1 现代性的启蒙普遍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扮演44-45
  • 5.1.2 中国现代性构建中的知识困境45-47
  • 5.2 中国现代性的构建理路47-50
  • 5.2.1 正确把握和处理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47-48
  • 5.2.2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一致性48-49
  • 5.2.3 克服现代性危机,超越现代性是构建的实践逻辑49-50
  • 第6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对中国现代性构建的方法论启示50-54
  • 6.1 尊重现代精神,发展现代文明,拒绝反现代性思潮50-51
  • 6.2 树立边界意识,区分中国现代性危机的具体表现51
  • 6.3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保障人的价值实现和人自由全面发展51-52
  • 6.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驱动,注重生态环境资源均衡52-53
  • 6.5 立足全球视野,进一步对外开放,增强国际事务影响力53-54
  • 致谢54-5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56-58
  • 参考文献58-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张世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江盈;;西方现代性的生成与中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4 刘光斌;;理性、行为与社会——论哈贝马斯现代性分析的三个向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杨金洲;;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6 郁建兴;江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一种全球性视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姚介厚;“后现代”问题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与文化[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郗戈;;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05期

9 刘魁;;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困境及其责任主义的价值重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劳侠;;资本主义制度现代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性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新颖;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李亮;继承五四和扬弃五四[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与中国现代性构建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2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5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