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定义研究
本文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定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形而上学》这本书涵盖面很广,内容深奥,为亚里士多德最难懂得的著作之一。通常我们阅读这本书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形而上学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形而上学》的第四卷首句话中有明确的答案:有一门学术,它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以及“实是由于其本性所应有的秉赋”。学术界对这句话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确定形而上学定义的意义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S”是“P”模式是亚里士多德通常使用的一种述说方法即用“P”来说明“S”是什么。首先,我们通过对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形而上学》等著作的研究,确定“S”、“P”的范围。接着我们设想这种模式可以与形而上学定义联结起来理解:将“S”对应形而上学定义中“实是之所以为实是”部分,将“P”对应“秉赋”部分。又因为“S”最可以指个别本体,所以我们大胆猜测,形而上学定义中“实是之所以为实是”就是指个别本体。然后,通过形而上学中关于不同学术之范围的解释,确定形而上学以及形而上学定义的范围。最后,通过对“秉赋”的研究,确定其所指,并由此剥离出“实是之所以为实是”的准确含义,以达到确定形而上学定义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形而上学 定义 本体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502.2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第一章 形而上学定义问题研究综述8-13
- 第一节 中文译本中的形而上学定义8-10
- 第二节 整体论者与发展论者10-13
- 第二章 形而上学定义的“S”是“P”模式13-29
- 第一节 形而上学定义的“S”是“P”模式是什么13-15
- 第二节 “S”与“P”15-27
- 一、《范畴篇》中的“S”与“P”15-19
- 二、《形而上学》中的“S”与“P”19-27
- 第三节 形而上学定义与“S”是“P”模式的关系27-29
- 第三章 形而上学定义的证明29-41
- 第一节 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围29-31
- 第二节 “实是”、“本性”与“秉赋”31-37
- 第三节 普遍与个别37-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后记44-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樊征;党海荣;;生-死“之间”:关于存在者的历史性的存在——源自海德格尔的《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的运思和追问[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韩强;刘磊;席成孝;;关于真理本质的追问[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王寒松;;讲天主存在 论“偶有者”与“必有者”[J];中国天主教;1993年04期
4 李强;存在与存在者和存在论方法与逻辑[J];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5 吴国盛;;自然的发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X;;中国哲学的“原初给与”问题[J];当代儒学;2011年01期
7 韩东屏;;论价值之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钟林;宋海佩;邵金鹏;;在途中的存在者:作为主体“自我”的人[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黄裕生;;论《存在者与本质》中的形而上学概念[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孔敏;存在的一种可能性意义[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灵伦;林昕;;试论人的有限性及其现实意义[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杨洲;;见山是山?见水是水?[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银笙;;天理何在:空间视角的反思[A];2013年第七届法律文化全国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王金林;;现成性与历史性——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会通之一[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5 师庭雄;;思索的重负——关于时间与存在的思考[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康中鼓;老子“道”的三层含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王珍;神存在于心中,未必存在于现实中[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张立才;文化现代化理念的自我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哲学所 谢地坤;继承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红雨;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D];吉林大学;2003年
2 张丽芬;艺术生成于存在[D];武汉大学;2005年
3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鹏;科学技术本源:海德格尔“此在”有限性—超越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任敬;艺术之思在存在之思中绽出[D];兰州大学;2015年
3 耿凡;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颖斌;去蔽之真[D];山西大学;2004年
5 刘晟光;实践的价值理解与价值的实践理解[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洁;死亡的三个向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刚;前科学、科学及数学因素[D];山东大学;2007年
8 师庭雄;存在的事情[D];兰州大学;2005年
9 赵录旺;历史性命运与人的诗意性存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翁洪营;从上手状态向现成状态的转换[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定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