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自我观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21:16
本文论述了王阳明的自我观。分别从王阳明自我观的内容、自我的功能、培育自我的路径以及影响自我发展的因素等方面对王阳明的自我观进行了探讨。首先认为,王阳明的自我观主要是一种精神自我观,关注人的灵性生活和理想自我的养成,是一种“大我论”。大我亦即真我,与小我与伪我相对立。小我和伪我是人的现实自我,表现为人的生理我、社会我、心理我。大我则超越了善恶、人我以及物我矛盾,其存在状态是“未发之中”的良知。也就是人内心的虚灵时刻。从自我的功能看,王阳明试图将超越性的精神自我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关注人的精神自我和灵性生活,另一方面,又主张通过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练的途径将超越性精神灌注到日常生活中,是一种为而不有、为而不恃的人生智慧。从培育自我的方法看,是要采用“去心蔽,复良知”、“在事上磨练”和“知行合一”的方法。去心蔽、复良知又包括存天理,去人欲;起疑心,除意见;切己思,悟天理等具体方法。从自我发展的影响因素看,除了个体的动机、志向、人为努力外,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才力因素、特殊的时机或经历。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王阳明自我观的意义
2.回顾了有关本课魔的一些研究现状
3.探讨了王阳明的自我观
4.探讨了王阳明自我观的现代意义
一、为什么要研究王阳明的自我观
1.有利于深入理解阳明心学的内蕴
2.有利于塑造现代自我
3.有利于改善当代中国德育状况
4.有利于消除人们的自我困惑
二、如何研究王阳明的自我观
(一)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原则
2.内、外逻辑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人文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4.研究方法
(二)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如何突出心理学特色
2.把"自我"看成一个问题
三、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王阳明心学的研究
1.王阳明心学的哲学研究
2.王阳明心学的心理学研究
3.应重视从自我角度研究王阳明心学
(二)"自我"及其研究
1.自我的含义
2.西方心理学对自我的研究
3.自我研究的不足
四、王阳明自我观的含义与内容
(一)王阳明自我观的含义
1.一种精神自我
2.一种"大我"或"真我"
3.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
(二)王阳明自我观的内容
1.大我超越了善、恶二元对立
2.大我超越了物、我之间的对立
3."真吾者,良知之谓也":真我即良知
4."未发之中":真我的存在状态
五、王阳明自我观的功能
1.能促进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内化
2.能给人提供心理上的慰藉
3.能提升物质自我水平
4.能激发出超越性意识体验
5.能妥善处理真我与伪我的关系
六、王阳明论培育自我:"致良知"
(一)"致良知"的含义
1."致良知"包含知行两个因子
2."致良知"有助于确立道德自我
(二)"致良知"的原因
1."心即理"
2."心蔽"
(三)"致良知"的方法
1.认知主义路径:去心蔽,复良知
2.行为主义路径:"在事上磨练"
3.认知与行为的结合:知行合一
七、影响自我发展的因素
1.才力差异:"人要随才成就"
2.个体的修养动机
3.立志
4.特殊的时机或经历
八、王阳明自我观的现代意义
1.有利于防止道德相对主义的侵蚀
2.有利于防止"道德异化"
3.有利于塑造现代自我
4.有利于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库斯的自我社会认知论[J]. 郭本禹,修巧艳.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2]论中西方自我的差异[J]. 汪凤炎,郑红.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3]小学3~5年级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研究[J]. 邢淑芬.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04)
[4]道德直觉与道德信仰的养成[J]. 黄富峰. 中国教育学刊. 2006(07)
[5]全球性道德危机与道德重建——麦金泰尔道德哲学意蕴[J]. 文小勇. 伦理学研究. 2006(03)
[6]心理暗示——王阳明心学的方法论[J]. 汪水芳,张丛林.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3)
[7]心学与东方资本主义精神[J]. 王卫东. 齐鲁学刊. 2006(02)
[8]自我增强偏向的文化差异[J]. 佐斌,张阳阳. 心理科学. 2006(01)
[9]道德自我: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J]. 柳潇,曹清燕,周紫薇. 理论界. 2005(11)
[10]庄子“吾丧我”的现代诠释[J]. 陈清春. 中国哲学史. 2005(04)
博士论文
[1]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 林丹.北京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王阳明“知行合一”乡村治理思想研究[D]. 殷小燕.广西师范大学 2005
[2]王阳明德育思想及其启示[D]. 魏战刚.西安理工大学 2005
[3]论王阳明美学思想[D]. 刘志.山东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36909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王阳明自我观的意义
2.回顾了有关本课魔的一些研究现状
3.探讨了王阳明的自我观
4.探讨了王阳明自我观的现代意义
一、为什么要研究王阳明的自我观
1.有利于深入理解阳明心学的内蕴
2.有利于塑造现代自我
3.有利于改善当代中国德育状况
4.有利于消除人们的自我困惑
二、如何研究王阳明的自我观
(一)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原则
2.内、外逻辑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人文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4.研究方法
(二)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如何突出心理学特色
2.把"自我"看成一个问题
三、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王阳明心学的研究
1.王阳明心学的哲学研究
2.王阳明心学的心理学研究
3.应重视从自我角度研究王阳明心学
(二)"自我"及其研究
1.自我的含义
2.西方心理学对自我的研究
3.自我研究的不足
四、王阳明自我观的含义与内容
(一)王阳明自我观的含义
1.一种精神自我
2.一种"大我"或"真我"
3.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
(二)王阳明自我观的内容
1.大我超越了善、恶二元对立
2.大我超越了物、我之间的对立
3."真吾者,良知之谓也":真我即良知
4."未发之中":真我的存在状态
五、王阳明自我观的功能
1.能促进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内化
2.能给人提供心理上的慰藉
3.能提升物质自我水平
4.能激发出超越性意识体验
5.能妥善处理真我与伪我的关系
六、王阳明论培育自我:"致良知"
(一)"致良知"的含义
1."致良知"包含知行两个因子
2."致良知"有助于确立道德自我
(二)"致良知"的原因
1."心即理"
2."心蔽"
(三)"致良知"的方法
1.认知主义路径:去心蔽,复良知
2.行为主义路径:"在事上磨练"
3.认知与行为的结合:知行合一
七、影响自我发展的因素
1.才力差异:"人要随才成就"
2.个体的修养动机
3.立志
4.特殊的时机或经历
八、王阳明自我观的现代意义
1.有利于防止道德相对主义的侵蚀
2.有利于防止"道德异化"
3.有利于塑造现代自我
4.有利于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库斯的自我社会认知论[J]. 郭本禹,修巧艳.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2]论中西方自我的差异[J]. 汪凤炎,郑红.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3]小学3~5年级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研究[J]. 邢淑芬.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04)
[4]道德直觉与道德信仰的养成[J]. 黄富峰. 中国教育学刊. 2006(07)
[5]全球性道德危机与道德重建——麦金泰尔道德哲学意蕴[J]. 文小勇. 伦理学研究. 2006(03)
[6]心理暗示——王阳明心学的方法论[J]. 汪水芳,张丛林.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3)
[7]心学与东方资本主义精神[J]. 王卫东. 齐鲁学刊. 2006(02)
[8]自我增强偏向的文化差异[J]. 佐斌,张阳阳. 心理科学. 2006(01)
[9]道德自我: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J]. 柳潇,曹清燕,周紫薇. 理论界. 2005(11)
[10]庄子“吾丧我”的现代诠释[J]. 陈清春. 中国哲学史. 2005(04)
博士论文
[1]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 林丹.北京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王阳明“知行合一”乡村治理思想研究[D]. 殷小燕.广西师范大学 2005
[2]王阳明德育思想及其启示[D]. 魏战刚.西安理工大学 2005
[3]论王阳明美学思想[D]. 刘志.山东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36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3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