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学“乡愿”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2 18:23
“乡愿”的内涵包括“同流合污以媚于世”、“似德非德”、“愿系以人”等三个方面。《荀子》一书述有大量“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这些“术”或讲究“顺上好同”、或讲究“欲恶取舍”,其内在规则、内容正与“乡愿”内涵重合,因此我们说,荀学中存有一种乡愿思想的倾向。荀学“乡愿”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原因。王权专制的政治环境与学官一体的政治角色限制是其形成的社会背景;性恶论与“礼论”的冲突、中庸思想在方法论层次上与乡愿的互通是其形成的思想依据。在学术渊源上,荀子直接继承了先诸子时代典籍中“饰君”、“几变”、“柔克”的思维模式,在全盘接受讲究“慎言慎行”和“趋时权变”的孔学处世思想的前提下,吸取稷下学士“因循”、“趣物”思想,整合成为其乡愿思想的资源。荀学“乡愿”思想以擅位取宠、百举无过、求名得禄为价值依归,由“和光同尘”、“动与权俱”、“曲全之道”三个因素结合组成。这一思想在荀子两个弟子的推动下继续向前发展,其中韩非主张揣摩自保、揣摩迎合、揣摩斗人之术,将荀学乡愿从理论上向“臣术”演进,李斯的仕进之路将荀学乡愿思想从实践中挺向了“臣术”。大一统环境下西汉士人的主观需要与荀学传播的客观环境相结合,以...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乡愿释义
0.2 荀学与乡愿
0.3 荀学乡愿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荀学乡愿思想的形成原因
1.1 荀学乡愿思想形成的社会思想因素
1.1.1 社会因素—专制政治与学官一体
1.1.2 思想因素—“礼”论、“中庸”与“乡愿”
1.2 荀学乡愿思想的学术渊源
1.2.1 先诸子时代典籍对荀学乡愿思想的影响
1.2.2 孔子对荀学乡愿思想的影响
1.2.3 稷下学士对荀学乡愿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荀学乡愿思想及其发展
2.1 荀学乡愿思想的内容
2.2.1 和光同尘
2.2.2 动与权俱
2.2.3 曲全之道
2.2 荀学乡愿思想的发展
2.2.1 《韩非子》由“乡愿”向“臣术”的理论演进
2.2.2 李斯的仕进之路对荀学乡愿的实际展开
第三章 乡愿思想的深远影响
3.1 荀学在西汉的传播及荀学乡愿对西汉士人的影响
3.1.1 荀学在西汉的传播
3.1.2 荀学乡愿对西汉士人人格的影响
3.2 西汉后士大夫的乡愿人格表现
3.2.1 和光同尘—韬晦自保、固位取宠之士
3.2.2 动与权俱—逢迎推戴、趋时听命之士
3.2.3 曲全之道—虚造声誉、矫德干禄之士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师·教──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与“政统”“道统”关系的来源[J]. 阎步克. 战略与管理. 1994(02)
[2]试论荀子和淳于髡的师承关系[J]. 蔡德贵. 齐鲁学刊. 1985(01)
本文编号:3338836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乡愿释义
0.2 荀学与乡愿
0.3 荀学乡愿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荀学乡愿思想的形成原因
1.1 荀学乡愿思想形成的社会思想因素
1.1.1 社会因素—专制政治与学官一体
1.1.2 思想因素—“礼”论、“中庸”与“乡愿”
1.2 荀学乡愿思想的学术渊源
1.2.1 先诸子时代典籍对荀学乡愿思想的影响
1.2.2 孔子对荀学乡愿思想的影响
1.2.3 稷下学士对荀学乡愿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荀学乡愿思想及其发展
2.1 荀学乡愿思想的内容
2.2.1 和光同尘
2.2.2 动与权俱
2.2.3 曲全之道
2.2 荀学乡愿思想的发展
2.2.1 《韩非子》由“乡愿”向“臣术”的理论演进
2.2.2 李斯的仕进之路对荀学乡愿的实际展开
第三章 乡愿思想的深远影响
3.1 荀学在西汉的传播及荀学乡愿对西汉士人的影响
3.1.1 荀学在西汉的传播
3.1.2 荀学乡愿对西汉士人人格的影响
3.2 西汉后士大夫的乡愿人格表现
3.2.1 和光同尘—韬晦自保、固位取宠之士
3.2.2 动与权俱—逢迎推戴、趋时听命之士
3.2.3 曲全之道—虚造声誉、矫德干禄之士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师·教──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与“政统”“道统”关系的来源[J]. 阎步克. 战略与管理. 1994(02)
[2]试论荀子和淳于髡的师承关系[J]. 蔡德贵. 齐鲁学刊. 1985(01)
本文编号:3338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3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