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松关于阿奎那“存在”思想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08-14 03:49
存在,作为形而上学概念的核心内容,自古希腊时期至今为众多哲学家们所讨论。而经吉尔松阐释的阿奎那的存在思想可以说在存在历史上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世纪存在概念的奥秘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创造学说、宇宙论、人类学、位格论、知识论、自由学说、伦理学和历史哲学等方面奠定着坚固而深刻的形而上学根基。本文将以吉尔松的《存在与诸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宗教哲学》等著作为主要依据,对阿奎那的存在观进行介绍和探讨。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吉尔松之前的各时代代表哲学家们的存在思想进行简要介绍,以探讨吉尔松存在观的构建历程。第二部分将依托吉尔松的文本从两个部分对阿奎那的存在思想进行阐述:其一是阿奎那对于亚里士多德“实体论”学说的改造,阿奎那的存在学说认为作为存在行动的存在自身,是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这一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欧洲哲学史上形而上学领域中实在论对于观念论的扬弃,在这个意义上,吉尔松把阿奎那的存在学说理解为“形而上学历史上的一场革命”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其二是在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方面,阿奎那主张的后天证明从经验观察的事实出发追溯它们的超验原因。在这里,神学的反思随着哲学的阐释而开...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吉尔松存在观的思想理路探究
第一节 吉尔松存在观的思想渊源
一、古希腊时期的存在论
二、中世纪哲学存在论
三、近代哲学存在论
第二节 新托马斯主义思潮对于吉尔松存在观建构的影响
一、马里坦对于阿奎那存在论的解读
二、吉尔松对于阿奎那存在论解读的必要性
第二章 吉尔松关于阿奎那“存在”思想的内涵分析
第一节 吉尔松论阿奎那对于亚里士多德存在论的改造
一、存在观念的定义
二、对于存在观念的改造
第二节 吉尔松论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者之问题
一、上帝“存在”之问题探究
二、上帝“存在”之问题意义
第三章 关于吉尔松对阿奎那“存在”思想解读的反思
第一节 存在思想的探究意义
一、国内外学者解读的阿奎那存在论以及对于吉尔松的评价
二、吉尔松存在论的意义
第二节 存在思想的缺陷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尔松论中世纪理性与启示关系的“三分”框架及其辩证[J]. 周兰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2]从托马斯的“现代化”到“现代化”的托马斯——试论吉尔松的学术贡献并简评车桂《吉尔松哲学研究》[J]. 段德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3]吉尔松论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J]. 车桂. 江西社会科学. 2012(10)
[4]欧洲哲学中形而上学存在概念的本体论诠释[J]. 车桂. 前沿. 2012(19)
[5]托马斯的存在形而上学革命及其现时代意义[J]. 车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6]关于新托马斯主义的起源问题[J]. 傅乐安. 齐鲁学刊. 1980(05)
[7]战后天主教哲学的发展趋势[J]. A.克勒斯尼克,燕宏远. 哲学译丛. 1980(03)
[8]新托马斯主义代表人物评介[J]. 加拉格尔,周煦良,徐怀启.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61(01)
本文编号:3341710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吉尔松存在观的思想理路探究
第一节 吉尔松存在观的思想渊源
一、古希腊时期的存在论
二、中世纪哲学存在论
三、近代哲学存在论
第二节 新托马斯主义思潮对于吉尔松存在观建构的影响
一、马里坦对于阿奎那存在论的解读
二、吉尔松对于阿奎那存在论解读的必要性
第二章 吉尔松关于阿奎那“存在”思想的内涵分析
第一节 吉尔松论阿奎那对于亚里士多德存在论的改造
一、存在观念的定义
二、对于存在观念的改造
第二节 吉尔松论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者之问题
一、上帝“存在”之问题探究
二、上帝“存在”之问题意义
第三章 关于吉尔松对阿奎那“存在”思想解读的反思
第一节 存在思想的探究意义
一、国内外学者解读的阿奎那存在论以及对于吉尔松的评价
二、吉尔松存在论的意义
第二节 存在思想的缺陷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尔松论中世纪理性与启示关系的“三分”框架及其辩证[J]. 周兰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2]从托马斯的“现代化”到“现代化”的托马斯——试论吉尔松的学术贡献并简评车桂《吉尔松哲学研究》[J]. 段德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3]吉尔松论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J]. 车桂. 江西社会科学. 2012(10)
[4]欧洲哲学中形而上学存在概念的本体论诠释[J]. 车桂. 前沿. 2012(19)
[5]托马斯的存在形而上学革命及其现时代意义[J]. 车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6]关于新托马斯主义的起源问题[J]. 傅乐安. 齐鲁学刊. 1980(05)
[7]战后天主教哲学的发展趋势[J]. A.克勒斯尼克,燕宏远. 哲学译丛. 1980(03)
[8]新托马斯主义代表人物评介[J]. 加拉格尔,周煦良,徐怀启.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61(01)
本文编号:3341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4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