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何心隐与明中后期的平民儒学

发布时间:2021-08-22 09:41
  儒学平民化是明中后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下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推动儒学下移,学移民间。何心隐是泰州学人中推动儒学平民化的重要代表。他的平民儒学思想顺应时代潮流,在晚明思想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儒学平民化的时代背景及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明中后期,君主专制的松弛为平民儒学的传播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商人和市民阶层的地位,他们开始提出自己的社会诉求,平民儒学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理学的僵化引起士风、学风的腐化,士大夫阶层对传统儒学的反思为儒学平民化产生了思想基础。其次,王阳明心学的崛起和讲学运动使得心学思潮驰骋于思想界。心学思想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个体意识觉醒,推动以讲会、结社为标志的讲学运动。最后,人口增加与科举名额限度造成士大夫生存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一部分士大夫尝试改良社会风气,泰州学派开启儒学平民化是何心隐探析儒学平民化的直接原因。何心隐的平民儒学思想的核心是“欲”、“仁义”、“友”。他对这三个概念的论述区别于一般儒学概念,“以命载性,性乘于欲”、“人则仁义,仁义则人”、“交尽于友,五伦友为尊”。他肯定人“欲”的自然性和积极性...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明中后期平民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2.1 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现状
        2.1.1 君主专制的松弛
        2.1.2 商品经济的发展
        2.1.3 程朱理学的僵化
    2.2 王阳明心学的崛起和讲学运动
        2.2.1 王阳明心学的崛起
        2.2.2 王阳明开启了明中后期的讲学运动
    2.3 儒学平民化的原因探析
        2.3.1 人口增加与科举名额限度的矛盾
        2.3.2 由俭入奢的社会风气
        2.3.3 泰州学派完成儒学平民化
第3章 何心隐的平民儒学思想
    3.1 “以命载性,性乘于欲”的理欲思想
    3.2 “人则仁义,仁义则人”的伦理思想
    3.3 “交尽于友,五伦友为尊”的平等友朋思想
第4章 何心隐平民儒学思想的实践方式
    4.1 以“五事”讲为先的儒家讲学传统
    4.2 以聚合齐家为本的道德践履路径
    4.3 以身殉道诠释儒家民本情怀
第5章 何心隐平民儒学思想述评
    5.1 何心隐平民儒学思想的影响
        5.1.1 何心隐在泰州学派中的地位
        5.1.2 何心隐平民儒学思想对李贽和颜李学派的影响
        5.1.3 何心隐平民儒学思想与近代思想启蒙
    5.2 何心隐儒学平民化的思考与展望
        5.2.1 儒学平民化与创造传统
        5.2.2 儒学平民化的生活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20年明代后期平民文化研究简论[J]. 翟爱玲.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2]唐君毅、牟宗三、刘述先的明清思想研究[J]. 吴根友.  学海. 2010(02)
[3]论王艮儒学思想传道的平民视野[J]. 罗元.  文教资料. 2009(19)
[4]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书院[J]. 郭齐家.  孔子研究. 2009(03)
[5]儒学的民间化与世俗化——论泰州学派对“阳明学”的超越[J]. 蒋国保.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6]十六世纪心学家的社会参与——以泰州学派的何心隐为例[J]. 吴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平民儒学与乡村建设——以明代泰州学派为中心的分析[J]. 宣朝庆.  孔子研究. 2007(03)
[8]作为践履之美的狂侠——从王艮、王襞、王栋、颜钧到何心隐[J]. 童伟.  学习与探索. 2006(03)
[9]儒学诠释的平民化:明代书院讲学的新特点[J]. 邓洪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10]泰州学派中的教育家与殉道者——论何心隐及其思想[J]. 蔡文锦.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4(02)

博士论文
[1]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研究[D]. 刘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何心隐寡欲论研究[D]. 姚新宾.上海师范大学 2015
[2]何心隐伦理思想研究[D]. 陈诗师.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试论何心隐人格美思想[D]. 王维国.山西大学 2013
[4]论明末儒学的民间转向[D]. 吕诗尧.首都师范大学 2011
[5]何心隐的心理学思想研究[D]. 赵维.上海师范大学 2011
[6]聚和·讲会·自鸣于朝[D]. 范国盛.江西师范大学 2009
[7]何心隐聚和思想研究[D]. 胡雪琴.南昌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57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57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b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