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思想融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10:04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依靠勤奋与天赋,凭借都城与太学的有利条件,博览了诸子百家的著述,成为饱学之士,也由此形成了其吸纳百家学说的治学思想。 王充独特的自然观,是其吸收、融合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论基础。其自然观的突出特点是: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性,即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是王充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吸取前人思想成果的基本指导思想。正是在他的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指导下,他对儒、道、法、墨等学派的思想成果进行了吸纳、融合、升华、创新。 王充用自然主义解释社会现象,认为“性本自然,善恶有质”、“时命当自然也”。据此,他吸取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和天命论,形成自己现实的、复杂的人生观。王充继承了儒家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又依据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两汉儒学的神学化趋向,并由此完善了自己的自然观。 从自然主义的前提出发,王充传承了道家的自然观,并引用大量实例充实自然之说的内容,使天道自然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发展。王充继承了道家的气论,又融合了先秦以来其他诸子百家的气论及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构建了较完整的元气论。此外,他的生死观也具有浓厚的道家自然辨证的色彩。 在唯物主...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郑重声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王充思想融合的理论基础
二、以求实精神汲取儒家思想
1. 吸纳儒家的天命论和人性论
2. 继承儒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3. 完善其自然观
三、承袭道家的自然辨证之说
1. 重视和高扬道家的天道自然无为思想
2. 继承了道家气生天地万物的生成论
3. 深受道家自然辩证生死观的影响
四、对法家思想和法家精神的传承
1. 糅合儒家“德治”和法家“法治”思想
2. 继承发展法家的历史进化观
3. 吸收韩非子的逻辑思想
五、对其他学派思想的采纳
1. 吸取墨家的感觉论和薄葬观
2. 采撷朴素的阴阳五行思想
六、对汉代学者及其自然科学成果的关注
1. 直承汉代唯物主义思想
2. 汲取汉代的宇宙观
3. 运用汉代自然科学成果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力具足 百姓宁集——王充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J]. 徐斌.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03)
[2]论王充的儒生观[J]. 黄宛峰. 齐鲁学刊. 2004(02)
[3]王充道家思想探析[J]. 王雪. 安徽大学学报. 2003(04)
[4]战斗唯物主义者王充为什么陷入宿命论[J]. 王德裕.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5]从《论衡》看王充对孔子的尊崇[J]. 唐子恒. 晋阳学刊. 2003(03)
[6]王充气论的思想史意义[J]. 曾振宇. 文史哲. 2000(05)
[7]王充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质疑[J]. 孙希国. 哲学研究. 1998(10)
[8]王充历史观评析[J]. 孟祥才. 东岳论丛. 1997(06)
[9]试论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J]. 陈静. 哲学研究. 1993(11)
[10]王充的天论与人论[J]. 陈静. 甘肃社会科学. 1993(03)
本文编号:3359782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郑重声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王充思想融合的理论基础
二、以求实精神汲取儒家思想
1. 吸纳儒家的天命论和人性论
2. 继承儒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3. 完善其自然观
三、承袭道家的自然辨证之说
1. 重视和高扬道家的天道自然无为思想
2. 继承了道家气生天地万物的生成论
3. 深受道家自然辩证生死观的影响
四、对法家思想和法家精神的传承
1. 糅合儒家“德治”和法家“法治”思想
2. 继承发展法家的历史进化观
3. 吸收韩非子的逻辑思想
五、对其他学派思想的采纳
1. 吸取墨家的感觉论和薄葬观
2. 采撷朴素的阴阳五行思想
六、对汉代学者及其自然科学成果的关注
1. 直承汉代唯物主义思想
2. 汲取汉代的宇宙观
3. 运用汉代自然科学成果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力具足 百姓宁集——王充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J]. 徐斌.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03)
[2]论王充的儒生观[J]. 黄宛峰. 齐鲁学刊. 2004(02)
[3]王充道家思想探析[J]. 王雪. 安徽大学学报. 2003(04)
[4]战斗唯物主义者王充为什么陷入宿命论[J]. 王德裕.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5]从《论衡》看王充对孔子的尊崇[J]. 唐子恒. 晋阳学刊. 2003(03)
[6]王充气论的思想史意义[J]. 曾振宇. 文史哲. 2000(05)
[7]王充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质疑[J]. 孙希国. 哲学研究. 1998(10)
[8]王充历史观评析[J]. 孟祥才. 东岳论丛. 1997(06)
[9]试论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J]. 陈静. 哲学研究. 1993(11)
[10]王充的天论与人论[J]. 陈静. 甘肃社会科学. 1993(03)
本文编号:3359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5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