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冯契先生的“自由德性”理论
发布时间:2021-08-24 14:47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培养理想人格的学说,具体分为两个问题:何谓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是什么?先秦时期,理想人格如何培养的问题首先在儒家和道家之间产生了很多的分歧,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而道家提倡真人。相应的,在实现理想人格的途径上,儒家强调学习、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而道家则持放任自然的态度,强调绝圣弃智。以后汉唐至宋明,何谓理想人格和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这两个问题也继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近代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同时哲学上也发生了一次深刻的革命。近代思想的标志就是具有了新人的观念,很多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培养“新人”的学说,这正是对正统儒学圣人理想的否定。进入现代社会,在物质生活日新月异的背后,人们依然在探寻“理想人格如何培养”的问题。现代新儒家以复兴儒学为己任,依然提倡圣人人格。但是他们的理想人格重在人的内在心性向度上,忽视了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因此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华东师范大学已故教授冯契先生对传统哲学智慧有着执著追求,生前完成他的哲学体系的建构,留下“智慧说三篇”,围绕知识与智慧的关系问题系统论证了人们可以通过...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何谓自由德性
1.1 “自由德性”概念的界定
1.1.1 第一层涵义:对有限生命的超越
1.1.2 第二层涵义:主体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1.2 冯契“自由德性”的概念
1.2.1 自由劳动是自由德性的基础
1.2.2 自由个性是自由德性的根本特征
1.3 冯契“自由德性”概念在其理论中的地位界定
第二章 自由德性如何能得
2.1 冯契论自由德性如何能得的理路:转识成智
2.1.1 在实践的基础上求穷通
2.1.2 转识成智的具体途径:理性直觉
2.2 冯契与冯友兰、牟宗三关于成人之道及实现途径的差异之比较
2.2.1 冯友兰的圣人人格及“负的方法”
2.2.2 牟宗三的真人人格及智的直觉
第三章 冯契“自由德性”理论的特征及现实意义
3.1 理论特征
3.1.1 合乎社会历史规律和合乎人性发展的统一
3.1.2 自觉与自愿的统一
3.1.3 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3.1.4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2 现实意义
3.2.1 提出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人格——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3.2.2 指出了培养理想人格的有效途径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的直觉与审美境界——牟宗三心体论的拱心石[J]. 尤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2]论冯契智慧说中自我对性与天道的认识[J]. 王向清,崔治忠.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3]转识成智和万物一体——论冯契、张世英的道德哲学[J]. 陈泽环.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5(02)
[4]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选择——兼论冯契的人格理念[J]. 宋志明. 教学与研究. 2005(04)
[5]冯契先生的哲学研究路向[J]. 张天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6]从广义认识论到智慧说——兼谈冯契哲学的基本精神[J]. 陈晓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7]智慧如何可能?——冯契“理性直觉”初探兼论牟宗三“智的直觉”[J]. 闵仕君.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8]谈冯契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认识[J]. 臧宏. 哲学研究. 2004(08)
[9]从“形式化”到“理想形态”——冯契对金岳霖概念论超越的一个侧面[J]. 张梦飞.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10]冯契伦理思想探析[J]. 戴兆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硕士论文
[1]早期现代新儒家直觉思想探析[D]. 李继民.南昌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60189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何谓自由德性
1.1 “自由德性”概念的界定
1.1.1 第一层涵义:对有限生命的超越
1.1.2 第二层涵义:主体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1.2 冯契“自由德性”的概念
1.2.1 自由劳动是自由德性的基础
1.2.2 自由个性是自由德性的根本特征
1.3 冯契“自由德性”概念在其理论中的地位界定
第二章 自由德性如何能得
2.1 冯契论自由德性如何能得的理路:转识成智
2.1.1 在实践的基础上求穷通
2.1.2 转识成智的具体途径:理性直觉
2.2 冯契与冯友兰、牟宗三关于成人之道及实现途径的差异之比较
2.2.1 冯友兰的圣人人格及“负的方法”
2.2.2 牟宗三的真人人格及智的直觉
第三章 冯契“自由德性”理论的特征及现实意义
3.1 理论特征
3.1.1 合乎社会历史规律和合乎人性发展的统一
3.1.2 自觉与自愿的统一
3.1.3 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3.1.4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2 现实意义
3.2.1 提出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人格——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3.2.2 指出了培养理想人格的有效途径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的直觉与审美境界——牟宗三心体论的拱心石[J]. 尤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2]论冯契智慧说中自我对性与天道的认识[J]. 王向清,崔治忠.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3]转识成智和万物一体——论冯契、张世英的道德哲学[J]. 陈泽环.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5(02)
[4]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选择——兼论冯契的人格理念[J]. 宋志明. 教学与研究. 2005(04)
[5]冯契先生的哲学研究路向[J]. 张天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6]从广义认识论到智慧说——兼谈冯契哲学的基本精神[J]. 陈晓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7]智慧如何可能?——冯契“理性直觉”初探兼论牟宗三“智的直觉”[J]. 闵仕君.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8]谈冯契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认识[J]. 臧宏. 哲学研究. 2004(08)
[9]从“形式化”到“理想形态”——冯契对金岳霖概念论超越的一个侧面[J]. 张梦飞.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10]冯契伦理思想探析[J]. 戴兆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硕士论文
[1]早期现代新儒家直觉思想探析[D]. 李继民.南昌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60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6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