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谢无量哲学史观与研究方法探析

发布时间:2021-08-24 18:26
  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明确以“中国哲学史”命名的系统哲学史著作,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中国哲学史》为核心,加之其他各哲学人物与流派的专史类著作,共同构成了谢无量独特而较为完备的哲学史观与研究方法。本文从谢无量的学术理论背景入手,详细阐述了谢无量哲学史观与研究方法形成的背景及其理论著作的基本内容;从其对哲学史的界定以及哲学史的基本框架等方面,并对比胡适和冯友兰等人的哲学史观对谢无量哲学史观进行了分析;从融会结合的方法与纵横对比的方法两个角度对谢无量的哲学史研究方法进行了探析;最后总结了谢无量哲学史观与研究方法的影响及学术界对其的评价,从而对其价值及不足进行新的分析评论。作为近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早期重要成果,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观与研究方法的价值与影响是异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研究谢无量的哲学史观与研究方法,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成、发展历程,进一步完善中国哲学学科体系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谢无量的思想背景及哲学史著作概况
    1.1 谢无量的学术理论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思历程
    1.2 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
    1.3 谢无量的哲学人物及流派专史类著作
第二章 谢无量的哲学史观
    2.1 谢无量对于哲学史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谢无量对于哲学史研究对象的界定
        2.1.2 谢无量对于哲学史研究目的的界定
    2.2 谢无量的哲学史框架
        2.2.1 哲学通史框架体系
        2.2.2 哲学流派及人物专史框架
    2.3 谢无量与胡适、冯友兰哲学史观之比较
        2.3.1 胡适哲学史观概述
        2.3.2 冯友兰哲学史观概述
        2.3.3 谢无量与胡适、冯友兰哲学史观比较分析
第三章 谢无量的哲学史研究方法
    3.1 融会结合的方法
        3.1.1 史哲结合的方法
        3.1.2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结合的方法
        3.1.3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法
    3.2 纵横对比的方法
        3.2.1 古今对比的方法
        3.2.2 中外对比的方法
        3.2.3 各类观点之间相互对比的方法
第四章 谢无量哲学史观与研究方法评价
    4.1 谢无量哲学史观与研究方法的影响
    4.2 学术界对于谢无量哲学史观与研究方法的评价
    4.3 谢无量哲学史观与研究方法的价值及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时期谢无量的朱子学研究[J]. 乐爱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2]近百年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三个转变[J]. 傅小凡,周克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6)
[3]论“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初期的实践与方法[J]. 蒋国保.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6)
[4]谢无量经学思想略论[J]. 刘永祥.  史林. 2011(06)
[5]追溯哲学的源头活水——“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再讨论[J].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6]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及诠释框架[J]. 柴文华.  哲学研究. 2008(01)
[7]谢无量与中国哲学史[J]. 田文军,杨姿芳.  江海学刊. 2007(05)
[8]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模式述论[J]. 曹树明.  中国哲学史. 2007(02)
[9]中国哲学史书写的模式与前提[J]. 平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10]谢无量先于胡适“划时代”[J]. 张耀南.  经纪人学报. 2005(02)

硕士论文
[1]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及其历史地位[D]. 关术勇.黑龙江大学 2008
[2]范寿康《中国哲学史通论》及其历史地位[D]. 刘湧.黑龙江大学 2008
[3]以胡适为例论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探索[D]. 乔望舒.浙江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60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60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2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