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走向他者之途

发布时间:2021-09-08 14:16
  随着绝对化的主体理性的自我完成,理性主体成为了世界的中心和主人。理性主体在自身的封闭、孤独、独白式的抽象极端化中走到了尽头,从而力图消解和突破自身而进入到与他者的共在与对话之中。哲学家们分别从现象学、存在论、语言理解、语言交往等等不同的道路和途径去论说他者的存在,并在其中揭示了他者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彰显了他者在人类存在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尽管不同的哲学家在走向他者的道路上都有所建树,但是,他们往往都夸大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某个侧面、某个环节,从而从绝对化的理性主体陷入到其他的绝对抽象的原则之中。只有马克思的实践论立场为他者现象指明了现实的前提和基础,为说明他者现象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而,本文力图对各大哲学流派中的代表人物的他者理论进行系统的反思、研究和批判。通过比较和研究,揭示并梳理出现代西方欧陆人文哲学家在“他者”问题上的融合与分歧,建构与解构的发展理路;揭示并阐发他们在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点上出发而建构起来的他者所具有的突破和局限;最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出发,说明他者现象的实践论基础,揭示并分析马克思的实践中的他者对于其他哲学流派的他者概念的奠基和超越。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第1章 一个被废弃的起点:胡塞尔
    1.1 跨越“理性主体”
        1.1.1 理性主体的建构过程
        1.1.2 理性主体的完成及其特征
    1.2 超越近代唯心主义
    1.3 唯我论中的他者
    1.4 胡塞尔他者理论的不足与贡献
        1.4.1 胡塞尔对于他者论证的不足
        1.4.2 胡塞尔论证他者的理论贡献
第2章 开拓现象学的新路:从萨特到列维纳斯
    2.1 为他的存在:萨特
        2.1.1 对于唯我论立场的超越
        2.1.2 注视中的他人和为他的存在
        2.1.3 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冲突
    2.2 作为肉身的他者:梅洛?庞蒂
        2.2.1 超越胡塞尔和萨特
        2.2.2 灵性的肉身
        2.2.3 作为肉身的他者
        2.2.4 自我与他者的共在
    2.3 绝对超越的他者:列维纳斯
        2.3.1 列维纳斯哲学的超越性
        2.3.2 确立绝对无限的他者
        2.3.3 绝对他者的“面貌”
第3章 存在论断裂中的他者:海德格尔
    3.1 对于理性主体的超越
        3.1.1 超越唯我论
        3.1.2 解构认识的二元论
        3.1.3 从移情到“澄明”
    3.2 此在、共在与他者
        3.2.1 由“此在”揭示他者
        3.2.2 他者作为“共在”的基本形态
    3.3 生存论中的他者之超越与不足
        3.3.1 海德格尔对于他者理论的贡献
        3.3.2 海德格尔哲学对于他者理论的不足
第4章 语言理解中的他者:伽达默尔
    4.1 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4.1.1 语言的非对象性和非工具性
        4.1.2 语言的本体论意义
    4.2 语言对话中的他者
        4.2.1 语言的“无我”与“对话”
        4.2.2 语言的“自我遗忘”与“对话”
    4.3 理解中的他者存在
        4.3.1 作为“澄明”的理解
        4.3.2 语言理解中的他者
    4.4 伽达默尔他者理论的超越和缺失
第5章 语言交往中的他者:哈贝马斯
    5.1 哈贝马斯对于交互理性构想的提出
    5.2 交往行为理论对于他者的规范
        5.2.1 交互主体性中的他者
        5.2.2 对于他者的规范
    5.3 交往行为理论的贡献和弊端
第6章 走向他者的实践论之路
    6.1 重新理解实践
    6.2 实践在他者问题上的基础性地位
        6.2.1 实践是意识的现实基础
        6.2.2 语言所具有的实践性
        6.2.3 实践是理解和交往的基础
    6.3 实践中的他者
        6.3.1 感性活动中的他者
        6.3.2 异化中的他者
        6.3.3 语言实践中的他者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梅洛-庞蒂的身体概念[J]. 关群德.  世界哲学. 2010(01)
[2]交往与共识何以可能——论哈贝马斯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J]. 张云龙.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6)
[3]为“他者”与主体的责任: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伦理诉求[J]. 孙庆斌.  江海学刊. 2009(04)
[4]同调与异趣——评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对话[J]. 杨泽树.  兰州学刊. 2008(12)
[5]从韦伯的“价值中立”到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J]. 王小章.  哲学研究. 2008(06)
[6]语言的边界与理解的张力——兼论哲学解释学的现象学维模[J]. 张廷国,梅景辉.  湖北社会科学. 2008(06)
[7]悖谬之路——从克尔凯郭尔到勒维那斯[J]. 尚杰.  浙江学刊. 2008(03)
[8]实践为“镜像”和“他者”去魅[J]. 陈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9]从意向现象学到生存现象学——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之差异[J]. 王昌树.  求是学刊. 2007(03)
[10]对话中的“他者”——伽达默尔“诠释学对话”的理论批判[J]. 彭启福.  哲学动态. 2007(03)



本文编号:3390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90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