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融合视域下的《吕氏春秋》之道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9 11:19
道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老子首次把道由有限升华为无限,使之具有了宇宙本原的意义。由于其本身的多义性,道还被发展为自然规律、社会原则等多层内涵。道家的自然之道与儒家的仁义之道构成互相对峙的两极,随着百家争鸣的展开,二者已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接纳吸收,具备了走向融合的条件。《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兼综百家的著作,对儒道之道作了较好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思想成果。《吕氏春秋》以精气言道,精气无形无象,它既是天地万物的始基,又是流行于天地万物间的精微之气。精气除具备道的一般特征外,还具备流动不居、感应相通的特点。精气的流动性要求自然界万物之间、人体内部、国家机构内部都要保持精气通畅,以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感应相通是因为精气成为天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精气本身所包含的阴阳二气的矛盾运动是其产生天地万物的基本动力;精气作为产生万物的本原,给予了万物生命和欲望,并以自身的德行影响万物。总之,精气既具有道家之道精微玄妙、化生万物的特征,又具有儒家之道的德行,能够主宰天地万物。《吕氏春秋》还总结了三大规律之道。其一,‘以精气为共同本原的天地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自然界中,万物都有秩序地分布...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研究范围与内容
第一章 先秦道范畴的演变
一、道家之道
二、稷下道家之道
三、儒家之道
四、法家之道
第二章 《吕氏春秋》的本原之道
一、道即精气
二、道生天地万物
三、道主宰天地万物
第三章 《吕氏春秋》的规律之道
一、普遍联系规律
二、循环运动规律
三、对立统一规律
第四章 《吕氏春秋》的原则之道
一、"因"的原则
二、"适"的原则
三、"和"的原则
第五章 《吕氏春秋》的养生之道
一、养形以安生
二、养神以达生
三、养性以全生
第六章 《吕氏春秋》的修身之道
一、修身的必要性
二、修身的法则
三、修身的内容
四、修身的途径
五、修身的社会效用
第七章 《吕氏春秋》的治国之道
一、为君之道
二、为臣之道
第八章 《吕氏春秋》的用兵之道
一、义兵说
二、决胜之道
结语
一、承前启后的精气说是《吕氏春秋》道论的基础
二、融合儒道的《吕氏春秋》之道对后世道论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吕氏春秋》的柔性管理思想[J]. 闫秀敏,黄小晏.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2]论《吕氏春秋》的无为而治思想[J]. 于秀桃,孙辉.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05)
[3]《吕氏春秋》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于春海,徐莉莉.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4]《吕氏春秋》中的民与君民关系[J]. 庞慧.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5]论哲学视域中的和谐与社会发展[J]. 杨国荣. 探索与争鸣. 2006(07)
[6]《吕氏春秋》《淮南鸿烈》合论[J]. 刘康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02)
[7]《吕氏春秋》的君王论思想[J]. 胡岳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8]论《吕氏春秋》的文化统一观[J]. 曹恒山. 邵阳学院学报. 2006(02)
[9]试论《吕氏春秋》的君道思想[J]. 崔存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05)
[10]五德终始学说中的水德与秦汉政治[J]. 王绍东,张玉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04)
本文编号:3401516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研究范围与内容
第一章 先秦道范畴的演变
一、道家之道
二、稷下道家之道
三、儒家之道
四、法家之道
第二章 《吕氏春秋》的本原之道
一、道即精气
二、道生天地万物
三、道主宰天地万物
第三章 《吕氏春秋》的规律之道
一、普遍联系规律
二、循环运动规律
三、对立统一规律
第四章 《吕氏春秋》的原则之道
一、"因"的原则
二、"适"的原则
三、"和"的原则
第五章 《吕氏春秋》的养生之道
一、养形以安生
二、养神以达生
三、养性以全生
第六章 《吕氏春秋》的修身之道
一、修身的必要性
二、修身的法则
三、修身的内容
四、修身的途径
五、修身的社会效用
第七章 《吕氏春秋》的治国之道
一、为君之道
二、为臣之道
第八章 《吕氏春秋》的用兵之道
一、义兵说
二、决胜之道
结语
一、承前启后的精气说是《吕氏春秋》道论的基础
二、融合儒道的《吕氏春秋》之道对后世道论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吕氏春秋》的柔性管理思想[J]. 闫秀敏,黄小晏.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2]论《吕氏春秋》的无为而治思想[J]. 于秀桃,孙辉.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05)
[3]《吕氏春秋》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于春海,徐莉莉.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4]《吕氏春秋》中的民与君民关系[J]. 庞慧.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5]论哲学视域中的和谐与社会发展[J]. 杨国荣. 探索与争鸣. 2006(07)
[6]《吕氏春秋》《淮南鸿烈》合论[J]. 刘康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02)
[7]《吕氏春秋》的君王论思想[J]. 胡岳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8]论《吕氏春秋》的文化统一观[J]. 曹恒山. 邵阳学院学报. 2006(02)
[9]试论《吕氏春秋》的君道思想[J]. 崔存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05)
[10]五德终始学说中的水德与秦汉政治[J]. 王绍东,张玉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04)
本文编号:3401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0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