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与“君子”:从女教理论看儒家思想的传播及礼俗之互动——以“女四书”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10-07 12:04
传统女教主要是基于儒家五经所建构的"内/外"模式来规训女性的言行举止与生活空间,而随着女教理论的发展,儒家修身学说逐步被移植并被用以型塑女子之德性。其中,"女四书"因其作者本身为女性,鲜明体现了女性对于礼教的自觉认同与"内卷化"特征,甚至表现出"立命"与"安身"相统一的趋势。然而从唐代的《女论语》开始,在儒家的心性修养体系日渐深入女教理论的同时,作者已不满于《女诫》以来将女性圈囿于家庭之内的角色定位与伦理束缚,表达出了参与公共事务的强烈意愿与完善个人道德、安顿终极关怀的诉求。换言之,先秦乃至两汉的女教理论着意将女子型塑为"女子",而唐代以降,女性的性别意识逐渐觉醒并致力于打破这一阃域,而力争成为"女君子"乃至"君子",并因此产生了女性个体诉求与儒家传统礼教之间的矛盾。这一冲突在明清时期达至巅峰,从而呈现出礼俗互动的多重影像。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儒家思想与“女四书”的理论发展
二、礼教、女教与社会之间的多重影像
三、明清时期女性性别意识与儒家礼教的激烈博弈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J]. 张士闪. 民俗研究. 2016(06)
[2]训诫女人:儒家女教的知识生产与话语机制[J]. 柯倩婷. 妇女研究论丛. 2016(03)
[3]从男女有别到男尊女卑:汉代妇女理论转向及其成因探析[J]. 曲宁宁. 思想战线. 2016(02)
[4]离心力:姻亲关系之于家庭组织的一种影响[J]. 刁统菊. 民俗研究. 2007(02)
本文编号:3422009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儒家思想与“女四书”的理论发展
二、礼教、女教与社会之间的多重影像
三、明清时期女性性别意识与儒家礼教的激烈博弈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J]. 张士闪. 民俗研究. 2016(06)
[2]训诫女人:儒家女教的知识生产与话语机制[J]. 柯倩婷. 妇女研究论丛. 2016(03)
[3]从男女有别到男尊女卑:汉代妇女理论转向及其成因探析[J]. 曲宁宁. 思想战线. 2016(02)
[4]离心力:姻亲关系之于家庭组织的一种影响[J]. 刁统菊. 民俗研究. 2007(02)
本文编号:3422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2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