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实践哲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1-10-10 17:33
劳动思想在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系的构建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中,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实践意蕴都处于被忽视的遮蔽状态中。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具有本体论意义,劳动是人生成其自身并实现其自身本质的实践活动。本文以实践哲学的视域为核心,从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来源进行追溯,通过论证劳动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历史层面的三个阶段的内在一致性,即原始劳动与人的产生、异化劳动与人本质实现的必经之路、理想劳动与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与解放,得出劳动是具有自为目的性、主客体统一的现实性、人的本质实现的超越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具有基础性与第一性的地位,并通过对当代西方哲学中阿伦特与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误读的澄清中,在理论层面更为具体的阐释马克思的劳动思想的实践意义,阐述劳动进入实践活动对实践哲学的构建意义与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关联。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特点与不足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历史来源
第一节 古希腊实践哲学传统思想中的劳动
一、理论、创制、实践——亚里士多德对人活动的三种划分
二、创制与劳动
第二节 国民经济学中的劳动
一、早期资产经济学家的劳动思想
二、亚当·斯密的突出贡献
第三节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劳动
一、黑格尔本体论意义上的精神劳动
二、费尔巴哈自然主义的“感性对象”
第二章 劳动与人的本质——实践哲学视域下的三个层面
第一节 原始劳动
一、神创论与进化论——人类起源的追溯
二、原始劳动与人的产生
三、劳动的自为性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萌芽
第二节 异化劳动
一、经济学与哲学批判的理论起点
二、异化劳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困境
三、分工与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
四、异化劳动的扬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桥梁
第三节 克服异化劳动的理想劳动
一、劳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理想劳动的根本前提
二、理想劳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
第三章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当代回响及意义
第一节 解读还是误读:劳动思想的当代回响
一、何以自由——阿伦特的政治解放与马克思的人的解放
二、以何自由——哈贝马斯的“相互作用”与马克思的劳动
第二节 实践哲学: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意义
一、劳动的实践意义
二、马克思用劳动“代替”实践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践哲学:两种对立的传统及其超越[J]. 丁立群.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02)
[2]马克思哲学劳动概念的当代争论及其意义[J]. 王文臣,武凌竹.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4)
[3]马克思哲学是劳动哲学──对马克思哲学基础的思考[J]. 冯溪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1)
[4]马克思与“劳动崇拜”——兼评当代西方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两种代表性观点[J]. 唐正东. 南京社会科学. 2005(04)
[5]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 隽鸿飞. 哲学研究. 2004(08)
[6]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J]. 徐长福. 学术研究. 2003(11)
[7]作为全面生产理论的马克思哲学[J]. 俞吾金. 哲学研究. 2003(08)
硕士论文
[1]试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 张磊.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28836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特点与不足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历史来源
第一节 古希腊实践哲学传统思想中的劳动
一、理论、创制、实践——亚里士多德对人活动的三种划分
二、创制与劳动
第二节 国民经济学中的劳动
一、早期资产经济学家的劳动思想
二、亚当·斯密的突出贡献
第三节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劳动
一、黑格尔本体论意义上的精神劳动
二、费尔巴哈自然主义的“感性对象”
第二章 劳动与人的本质——实践哲学视域下的三个层面
第一节 原始劳动
一、神创论与进化论——人类起源的追溯
二、原始劳动与人的产生
三、劳动的自为性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萌芽
第二节 异化劳动
一、经济学与哲学批判的理论起点
二、异化劳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困境
三、分工与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
四、异化劳动的扬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桥梁
第三节 克服异化劳动的理想劳动
一、劳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理想劳动的根本前提
二、理想劳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
第三章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当代回响及意义
第一节 解读还是误读:劳动思想的当代回响
一、何以自由——阿伦特的政治解放与马克思的人的解放
二、以何自由——哈贝马斯的“相互作用”与马克思的劳动
第二节 实践哲学: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意义
一、劳动的实践意义
二、马克思用劳动“代替”实践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践哲学:两种对立的传统及其超越[J]. 丁立群.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02)
[2]马克思哲学劳动概念的当代争论及其意义[J]. 王文臣,武凌竹.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4)
[3]马克思哲学是劳动哲学──对马克思哲学基础的思考[J]. 冯溪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1)
[4]马克思与“劳动崇拜”——兼评当代西方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两种代表性观点[J]. 唐正东. 南京社会科学. 2005(04)
[5]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 隽鸿飞. 哲学研究. 2004(08)
[6]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J]. 徐长福. 学术研究. 2003(11)
[7]作为全面生产理论的马克思哲学[J]. 俞吾金. 哲学研究. 2003(08)
硕士论文
[1]试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 张磊.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28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2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