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文化语境下的中俄科学哲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5 08:10
俄(苏)科学哲学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中,提出了与西方思想界迥异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思想,留下了丰富的典籍。在西方科学哲学的范式长期居于主流地位的情况下,俄(苏)科学哲学始终保持着自身特点,并没有被“同化”。尤其是在今天,当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陷入困境之时,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却在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俄(苏)科学哲学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参照系,非常值得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论文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通过对中俄科学哲学兴起的哲学基础、文化语境和时代背景的比较和梳理,概括了两国在思想、文化、科学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特点,阐释了两国在不同语境下的科学哲学发展的共性和各自特色,以及在科学哲学观念的整体导向上反映出来的理论特征。论文在总结两国科学哲学研究的社会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和俄(苏)科学哲学研究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优势,系统地探索并提出了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域;通过对科学哲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科学动力学、科学结构和科学基础进行主题比较研究,揭示了俄(苏)科学哲学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科学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的整体...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问题的提出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4.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第1章 中俄科学哲学研究传统的背景比较
1.1 科学哲学研究的分析传统
1.1.1 西方科学哲学分析传统的产生演变
1.1.2 西方科学哲学分析传统的基本特征
1.2 科学哲学研究的社会文化传统
1.2.1 俄(苏)科学哲学的社会文化传统
1.2.2 中国科学哲学的社会文化传统
第2章 中俄科学哲学兴起的语境比较
2.1 中俄科学哲学兴起的哲学语境
2.1.1 苏联时期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
2.1.2 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
2.2 中俄科学哲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语境
2.2.1 俄(苏)科学哲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语境
2.2.2 中国科学哲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语境
2.2.3 中俄科学哲学产生的文化基因差异
2.3 中俄科学哲学的兴起
2.3.1 苏联时期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的认识论转向
2.3.2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契合
2.3.3 中俄科学哲学兴起的差异与趋同
第3章 中俄科学哲学的主题研究比较
3.1 中俄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域
3.1.1 俄(苏)科学哲学的问题域
3.1.2 中国科学哲学的问题域
3.2 科学动力学研究
3.2.1 俄(苏)的科学动力学研究
3.2.2 中国的科学动力学研究
3.2.3 俄(苏)科学动力学派的影响
3.3 科学结构研究
3.3.1 俄(苏)的科学结构研究
3.3.2 中国的科学结构研究
3.4 科学基础研究
3.4.1 俄(苏)的科学基础研究
3.4.2 中国的科学基础研究
第4章 中俄科学哲学比较研究的价值意义
4.1 借鉴和吸收俄(苏)科学哲学的有意义成果
4.1.1 科学哲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4.1.2 西方科学哲学不是唯一的参照系
4.2 建设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
4.2.1 梳理中国科学哲学演变的历史线索
4.2.2 正确规定中国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
4.2.3 理解中国科学哲学产生的哲学语境
4.3 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4.3.1 揭示科学发展的社会动力学机制
4.3.2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
4.3.3 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以及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辩证法研究的两种出发点[J]. 贺来.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2]中国哲学的未来[J]. 孙利天. 社会科学辑刊. 2010(03)
[3]“科热伏尼科夫佯谬”与科学的社会学研究[J]. 孙玉忠. 学习与探索. 2010(03)
[4]弗雷格,他的逻辑和他的哲学——迈克·比尼访谈录[J]. M.比尼,陈波,中户川孝治. 世界哲学. 2010(02)
[5]主持人的话[J]. 江怡. 世界哲学. 2009(06)
[6]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命运[J]. 江怡. 世界哲学. 2009(06)
[7]自然辩证法的逻辑——从《自然辩证法》原著到《自然辩证法原理》[J]. 刘猷桓.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10)
[8]科学哲学三十年——从历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看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J]. 胡新和.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10)
[9]“世界3”与文化的前提批判[J]. 孙正聿. 学习与探索. 2009(05)
[10]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J]. 成素梅. 社会科学. 2009(01)
本文编号:343771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问题的提出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4.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第1章 中俄科学哲学研究传统的背景比较
1.1 科学哲学研究的分析传统
1.1.1 西方科学哲学分析传统的产生演变
1.1.2 西方科学哲学分析传统的基本特征
1.2 科学哲学研究的社会文化传统
1.2.1 俄(苏)科学哲学的社会文化传统
1.2.2 中国科学哲学的社会文化传统
第2章 中俄科学哲学兴起的语境比较
2.1 中俄科学哲学兴起的哲学语境
2.1.1 苏联时期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
2.1.2 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
2.2 中俄科学哲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语境
2.2.1 俄(苏)科学哲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语境
2.2.2 中国科学哲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语境
2.2.3 中俄科学哲学产生的文化基因差异
2.3 中俄科学哲学的兴起
2.3.1 苏联时期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的认识论转向
2.3.2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契合
2.3.3 中俄科学哲学兴起的差异与趋同
第3章 中俄科学哲学的主题研究比较
3.1 中俄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域
3.1.1 俄(苏)科学哲学的问题域
3.1.2 中国科学哲学的问题域
3.2 科学动力学研究
3.2.1 俄(苏)的科学动力学研究
3.2.2 中国的科学动力学研究
3.2.3 俄(苏)科学动力学派的影响
3.3 科学结构研究
3.3.1 俄(苏)的科学结构研究
3.3.2 中国的科学结构研究
3.4 科学基础研究
3.4.1 俄(苏)的科学基础研究
3.4.2 中国的科学基础研究
第4章 中俄科学哲学比较研究的价值意义
4.1 借鉴和吸收俄(苏)科学哲学的有意义成果
4.1.1 科学哲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4.1.2 西方科学哲学不是唯一的参照系
4.2 建设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
4.2.1 梳理中国科学哲学演变的历史线索
4.2.2 正确规定中国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
4.2.3 理解中国科学哲学产生的哲学语境
4.3 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4.3.1 揭示科学发展的社会动力学机制
4.3.2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
4.3.3 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以及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辩证法研究的两种出发点[J]. 贺来.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2]中国哲学的未来[J]. 孙利天. 社会科学辑刊. 2010(03)
[3]“科热伏尼科夫佯谬”与科学的社会学研究[J]. 孙玉忠. 学习与探索. 2010(03)
[4]弗雷格,他的逻辑和他的哲学——迈克·比尼访谈录[J]. M.比尼,陈波,中户川孝治. 世界哲学. 2010(02)
[5]主持人的话[J]. 江怡. 世界哲学. 2009(06)
[6]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命运[J]. 江怡. 世界哲学. 2009(06)
[7]自然辩证法的逻辑——从《自然辩证法》原著到《自然辩证法原理》[J]. 刘猷桓.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10)
[8]科学哲学三十年——从历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看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J]. 胡新和.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10)
[9]“世界3”与文化的前提批判[J]. 孙正聿. 学习与探索. 2009(05)
[10]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J]. 成素梅. 社会科学. 2009(01)
本文编号:3437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37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