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简析柏拉图《洞穴隐喻》——兼与阳明心学比较

发布时间:2021-10-18 14:19
  通过对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和阳明心学的观点进行比较,对阳明心学的"心即理""致良知"等观点进行了简要概述。简述了两位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哲学家通过教育与引导的方式共同面向同一目标——善。只有实现真正的灵魂转换,才可能抛弃原有的思维习惯,去看到原来看不到的善。两者皆有通过引导和教育改变自己惯性的、被眼前所蒙蔽的思维,从而转向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含有宇宙的最高原理,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文章来源】:现代交际. 2020,(01)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柏拉图与《洞穴隐喻》
二、王守仁与阳明心学
三、柏拉图《理想国》和阳明心学的写作背景
四、阳明心学与《洞穴隐喻》表达相似之处
    1. 洞穴中的蒙昧:具有潜质的囚徒
    2. 被解放的艰难——灵魂转向“善”
    3. 重回洞穴的孤独——囚徒不愿向善
五、阳明心学与《洞穴隐喻》表达相异之处
    1. 培养目标的不同
    2. 主动与被动的差异
    3. 教育实现方式的不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今之争中的洞穴隐喻:1930年代施特劳斯的思想转型[J]. 马华灵.  学术月刊. 2016(02)
[2]柏拉图“洞穴隐喻”解析[J]. 万娟娟.  天中学刊. 2015(06)
[3]王阳明心学及其宇宙论审美境界[J]. 靳健.  甘肃社会科学. 2012(02)
[4]从灵魂到身体——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及现代教育的价值倒转[J]. 翟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5]王阳明心学的再认识[J]. 张祥浩,陈怡.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6]论柏拉图《理想国》的蓝图——兼与孔子的德治思想比较[J]. 刘丹枕.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硕士论文
[1]王阳明心学新论[D]. 胡华楠.湖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42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42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4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