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儒家“和”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1-10-21 18:59
  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冲突与矛盾不可避免。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冲突,人与人之间的淡薄冷漠,个人心理出现危机等方面。既然社会变革发展必然伴随着矛盾的产生,那么如何协调融和这些矛盾,使这些冲突矛盾能够转化成事物前进的动力,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若不能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对矛盾置之不理而一味求同,就会影响当前和谐文化的建设,甚至会阻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儒家“和”思想的论述,就是想以“仁”学作为“和”思想的价值基础,以“中庸”思想作为实践方法,达到“共生共存、相相而新”的和谐状态。这也正是化解冲突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和谐发展,促进国家间的平等交流重要方法,更是为当代和谐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与目的,将儒家“和”思想界定为理念性理论,同时指出了“和”思想的价值体系,并且将儒家“和”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求提炼儒家“和”文化当代价值及时代意义。第二章,探讨了儒家“和”思想的历史渊源。阐述中华文化的“和同之辨”,并通过对儒家“和”思想的追根溯源,明确儒家之“和”思想...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 国内外研究理论成果
    三、 研究对象的界定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和而不同:儒家“和”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 “和同之辨”与“和”的思想渊源
        (一) “和同之辨”的源流
        (二) “和同之辨”对儒家“和”思想形成的作用
    二、 儒家“和”的思想内涵及其精髓
        (一) 儒家“和”范畴的内涵
        (二) 儒家“和”思想的精髓
第三章 仁:“和”思想的价值基础
    一、 “仁”学思想的哲学内涵及精髓
        (一) “仁”学思想形成过程
        (二) “仁”学思想的哲学涵义
    二、 “仁”学与“和”思想的价值导向
        (一) “仁”学思想的价值取向
        (二) “和”之思想与“仁”学的承载关系
第四章 中庸:“和”思想的实现途径
    一、 中庸思想的哲学内涵
        (一) 中庸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 中庸思想的深层涵义
    二、 中庸思想作为实现“和”之思想的实现途径
        (一) “和”思想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 中庸思想以实现“和”为目标
        (三) “和”思想主张的实现途径
第五章 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新动力
    一、 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一) 天人合德:人与自然的文化相融
        (二) 礼以致和:社会和谐的文化熏陶
        (三) 和而不同:人我和谐的文化发展
        (四) 和者为仁:身心和谐的文化借鉴
    二、 对化解世界文明冲突的一种努力
        (一) 协和万邦:不同国家间的和谐
        (二) 和道为贵:不同文明间的和谐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J]. 戚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2]从《春秋繁露》看董仲舒的和合思想[J]. 李富强,杨高男.  怀化学院学报. 2011(03)
[3]和谐文化之精神特质与建构[J]. 周丽芳.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4]“和”之源与“和同之辨”[J]. 左亚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5]共在存在论:人际与心际[J]. 赵汀阳.  哲学研究. 2009(08)
[6]孟子思想渊源综考[J]. 王灿.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7]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J]. 秦亚青.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3)
[8]“中庸”的超越性思想与普世性价值[J]. 王岳川.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5)
[9]孔子思想中“和”的三种表达[J]. 王罡.  安顺学院学报. 2008(05)
[10]中国视野下的世界秩序:天下、帝国和世界[J]. 柯岚安,徐进.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10)

硕士论文
[1]儒家和合世界政治思想研究[D]. 金海洋.南京大学 2011
[2]先秦儒家“和”思想探析[D]. 赵亭华.郑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49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49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0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