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中国人实用思维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12:47
  在现代学术语境下,文化和思维是其中的重要关键词,思维是特定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深层内涵,是人们用以处理信息和感知周遭世界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元认知模式。中国人喜欢追问“这有什么用”,表现出注重实用的思维模式。本研究主要研究中国人的实用思维,主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炼中国人实用思维的定义、基本特征、发展阶段和主要表现。本研究将实用思维定义为一种重视现实致用的思维模式。中国人实用思维表现出三个重要特征:从个体价值追求的角度看,比较重视此岸世界现实满足,轻视彼岸世界来世追求;从理论与应用孰重孰轻的角度看,中国人一向重应用探究,轻理论建构;从个体参照的时间框架看,更重视当前之用,轻视长远之用。中国人实用思维的发展阶段沿着从生物适应到文化选择的理路演进,历经萌芽、发生、形成和确定四个阶段。中国人实用思维在知识、关系和宗教三个领域体现较为明显,普遍将知识、关系和宗教视为工具性和手段性存在。第二部分,梳理实用思维产生的文化缘由,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一个世界”观,重“行”之知行观与以“人”为中心之天人观,以及重视机会获得与恐惧物质匮乏的传统心态。(1)“一个世界”观将人生的目标追求置于此岸世界...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中国人实用思维的定义、基本特征、发展阶段与表现
    2“实用”与“思维”的内涵解读
        2.1“实”与“用”的涵义解读
        2.2“实用”的内涵解读
            2.2.1 实际效用
            2.2.2 现实应用
            2.2.3 符合当下需要
        2.3“思维”的内涵解读
    3 中国人实用思维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3.1 中国人实用思维的定义
        3.2 中国人实用思维的基本特征
            3.2.1 重视此岸现世满足,轻视彼岸来世追求
            3.2.2 关注应用探究,轻视理论构建
            3.2.3 注重近期之用,忽视长远之用
    4 中国人实用思维的发展阶段与主要表现
        4.1 中国人实用思维的发展阶段
            4.1.1 萌芽阶段
            4.1.2 发生阶段
            4.1.3 形成阶段
            4.1.4 确定阶段
        4.2 中国人实用思维的主要表现
            4.2.1 知识
            4.2.2 关系
            4.2.3 宗教
第二部分 中国人实用思维的文化缘由
    5“一个世界”观为核心的意义系统
        5.1“一个世界”观与“两个世界”观的比较
            5.1.1 思想来源
            5.1.2 基本内涵
            5.1.3 关系
            5.1.4 目标追求
        5.2“一个世界”观使得中国人追求现实性目标
            5.2.1 物质性导向的目标追求
            5.2.2 社会性导向的目标追求
            5.2.3 情感性导向的目标追求
                (1)人际之情:和谐的人际关系
                (2)物我之情:圆融的物我关系
    6 重“行”之知行观与“人”为中心之天人观的观念传统
        6.1 重“行”之知行观
            6.1.1 中西知行观差异之一:重“行”与重“知”
            6.1.2 中西知行观差异之二:“知行合一”与“知行二分”
        6.2“人”为中心之天人观
            6.2.1 中西天人观差异之一:“人”为中心与“天”“人”各为中心
            6.2.2 中西天人观差异之二:“人天合一”与“天人二分”
            6.2.3 中西天人观差异之三:有情之天与有理之天
        6.3 传统知行观与传统天人观使得中国人重视应用性研究
            6.3.1 未能建立起理论研究兴趣
            6.3.2 重视应用性知识系统
            6.3.3 形成重视现实应用的“学”“术”传统
    7 重视机会获得和恐惧物质匮乏的传统心态
        7.1 重视机会获得
        7.2 恐惧物质匮乏
        7.3 两个传统心态使得中国人偏好近期利益
        7.4 中国人重近期利益的表现
第三部分 中国人实用思维的形成机制
    8 中国人实用思维形成的总体机制图
    9 中国人的实用价值观
        9.1 个人/家庭层面的实用价值观
            9.1.1“好死不如赖活着”:寿(健康长寿)
            9.1.2“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富(物质财富)
            9.1.3“势大面子宽”:贵(社会权势)
            9.1.4“家和万事兴”:和(家庭和谐)
        9.2 国家/天下层面的实用价值观
            9.2.1“治国”:国家富强、社会安定
            9.2.2“平天下”: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10 中国人的实用认识论
        10.1 实用自然认识论
            10.1.1 自然的三个维度
            10.1.2 功能本体是中国古代实用自然认识论的认知基础
            10.1.3 实用自然认识论影响下形成应用性/操作型知识体系
        10.2 实用道德认识论
            10.2.1 道德的两重性
            10.2.2 修齐治平是中国古代实用道德认识论的社会需要
            10.2.3 实用道德认识论影响下形成道德践履操作系统
    11 语言及其话语模式影响实用思维的形成
        11.1 语言及其话语模式形塑思维方式的理论基础
            11.1.1 思维支配语言
            11.1.2 语言形塑思维
        11.2 中国式提问将中国人的思维导向“实用”
            11.2.1 问题之一:这有什么用
                (1)“这有什么用”激发个体形成现实性目标追求
                (2)“这有什么用”促发个体形成作用-功能认知模式
            11.2.2 问题之二:怎么办/怎么样/如何做
                (1)怎么办/怎么样/如何做引导“术”(方法与动作)的寻求
                (2)怎么办/怎么样/如何做满足于解决生产问题和生活问题
            11.2.3 中国式提问的逻辑后果
                (1)“这有什么用”提问方式的逻辑后果
                (2)“怎么办/怎么样/如何做”提问方式的逻辑后果
第四部分 从实用思维的角度回答“李约瑟难题”
    12“李约瑟难题”的文献回顾与解析
        12.1“李约瑟难题”的阶段性
            12.1.1 17世纪初-19 世纪末:以德梅朗和巴多明等法国学者为代表
            12.1.2 20世纪初-20 世纪中叶:以任鸿隽和梁启超等中国学者为代表
            12.1.3 20世纪中叶-20 世纪80年代:李约瑟对难题的研究
            12.1.4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学者的努力
        12.2“李约瑟难题”的跨学科性与学科中心偏移
            12.2.1 “李约瑟难题”的跨学科性
            12.2.2 “李约瑟难题”的学科中心偏移
        12.3“李约瑟难题”研究中展现的三个问题
            12.3.1 问题之一:“李约瑟难题”的内涵问题
            12.3.2 问题之二:“伪问题”说是否挑战“李约瑟难题”的合法性?
            12.3.3 问题之三:现代科学移植中国是否挑战“李约瑟难题”研究的必要性?
    13 心理学的努力:以往心理学研究者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
        13.1 陈立:“中国科学不发达的原因便必为心理的”
        13.2 尼斯贝特、彭凯平和侯玉波:辩证思维与整体思维的解答
        13.3 皮亚杰:认识的心理发生
            13.3.1 动作:一般认识发生的心理基础
            13.3.2 超越动作:科学认识发生的心理基础
            13.3.3 皮亚杰理论对“李约瑟难题”解答的启发
    14 从实用思维的角度回答“李约瑟难题”
        14.1 现代科学为何产生于西方
            14.1.1 希腊传统奠定科学产生的认知条件
                (1)概念化的形式逻辑
                (2)元素-结构认知模式
                (3)“数”的描述机能与演绎机能
            14.1.2 希伯来传统奠定科学产生的人格因素
                (1)超越性的目标导向与动机激发
                (2)自我与意义寻求
        14.2 现代科学为何未能产生于中国
            14.2.1 实践取向难以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提供认知条件
                (1)相关逻辑和类比推理
                (2)作用-功能认知模式
                (3)“数”在实践中起指导功能
            14.2.2 儒道文化难以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提供人格因素
                (1)现实性的目标导向与动机激发
                (2)求乐避苦的性格特征
第五部分 反思、评价与结论
    15 对中国人思维研究的反思
        15.1 以心理学为中心学科,关注思维研究的跨学科视野
        15.2 以研究中国文化的思维为基本,同时关注思维研究的文化差异
        15.3 宜从方法上把握思维研究的三个层次
    16 对中国人实用思维的评价
        16.1 实用思维提升中国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16.2 实用思维阻碍中国人理论兴趣的形成
        16.3 实用思维阻碍中国人超越性目标的形成
        16.4 改善中国人思维的策略
    17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7.1 本研究的创新
        17.2 本研究的不足
    18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水稻理论的质疑:兼新论中国人偏好整体思维的内外因[J]. 汪凤炎.  心理学报. 2018(05)
[2]从“问题之谜”到“范式之争”及其超越——一个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文献综述[J]. 李博.  天府新论. 2016(04)
[3]重释李约瑟之谜:经济转型路径演化视角下的兴盛与衰落[J]. 王津津,任保平.  经济学家. 2016(06)
[4]中国人实用思维的基本特征及其效应[J]. 刘超,汪凤炎.  心理研究. 2015(06)
[5]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J]. 吴国盛.  哲学分析. 2015(02)
[6]阳明格竹:中国古代认识论史上的一桩公案[J]. 薛富兴.  社会科学. 2015(02)
[7]儒家文化的目标导向对中国人人格形成的影响[J]. 刘超,汪凤炎.  心理研究. 2014(06)
[8]从实用理性走向实践智慧[J]. 俞吾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9]象思维局限性特征研究——兼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答李约瑟难题[J]. 赵中国.  周易研究. 2014(03)
[10]“李约瑟难题”的长时段考察[J]. 张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博士论文
[1]“李约瑟难题”的哲学—文化学分析[D]. 郝书翠.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57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57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7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